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位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14-21页 |
2.1 流化床锅炉工艺流程及控制系统 | 第14-17页 |
2.1.1 流化床锅炉工艺流程 | 第14-16页 |
2.1.2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水控制系统分析 | 第16-17页 |
2.2 锅炉水位信号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2.2.1 汽包水位测量装置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2 汽包水位信号传输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2.2.3 锅炉运行方式对水位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方案优化 | 第21-40页 |
3.1 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程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特性分析 | 第21-27页 |
3.1.1 给水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21-23页 |
3.1.2 流化床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3.1.3 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分析 | 第24-26页 |
3.1.4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分析 | 第26-27页 |
3.2 自动给水系统测量信号自动校正 | 第27-31页 |
3.2.1 汽包水位信号的压力校正 | 第28-30页 |
3.2.2 蒸汽流量信号温度、压力校正 | 第30页 |
3.2.3 给水流量信号温度校正 | 第30-31页 |
3.3 提高水位信号准确性的改进措施 | 第31-34页 |
3.3.1 汽包水位测量装置改进措施 | 第31-32页 |
3.3.2 汽包水位信号传输改进措施 | 第32页 |
3.3.3 燃烧调整的改进措施 | 第32-34页 |
3.3.4 汽包水位计投入方法改进 | 第34页 |
3.4 循环流化床给水控制系统切换优化 | 第34-39页 |
3.4.1 主旁路调节阀门的切换优化 | 第34-35页 |
3.4.2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无扰切换方案优化 | 第35-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给水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 第40-52页 |
4.1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40-43页 |
4.1.1 理论计算整定法 | 第40-41页 |
4.1.2 工程整定法 | 第41-43页 |
4.2 循环流化床机组给水控制对象建立及分析 | 第43-44页 |
4.3 单冲量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 第44-45页 |
4.4 三冲量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 第45-51页 |
4.4.1 副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 第45-47页 |
4.4.2 主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 第47-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际应用效果及分析 | 第52-56页 |
5.1 水位信号实际应用的效果 | 第52页 |
5.2 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 第52-55页 |
5.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