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再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概述第11-20页
 (一)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件第11-13页
  1.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概念第11页
  2.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特征第11-12页
  3.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构成要件第12-13页
 (二) 民事执行救济的类型第13-15页
  1.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第13-14页
  2. 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第14-15页
  3.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的区别第15页
 (三)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功能和价值第15-17页
  1.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功能第15-16页
  2.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价值第16-17页
 (四) 民事执行救济的基本原则第17-20页
  1. 执行公正与执行效率相统一第18页
  2. 权利救济与权力制约相协调第18页
  3. 程序性权利救济与实体性权利救济并重第18-19页
  4. 风险责任原则第19-20页
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0-31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执行救济制度第20-22页
  1. 英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0-21页
  2. 美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1-22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执行救济制度第22-29页
  1. 德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2页
  2. 日本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2-24页
  3. 瑞士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4-26页
  4. 法国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6-27页
  5.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第27-29页
 (三) 不同国家(地区)关于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第29-31页
三、我国现行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实证分析第31-38页
 (一) 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第31-35页
  1.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第31-33页
  2. 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第33-35页
 (二) 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规定的进步性第35-36页
  1. 执行程序救济的主体范围扩大第35-36页
  2. 初步区分了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第36页
  3. 确立了执行异议的复议制度第36页
  4. 确立了对于执行法院不作为的救济手段,即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的制度第36页
 (三) 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规定的不足之处第36-38页
  1. 审查执行异议的主体不具正当性第36-37页
  2. 第三人执行异议的救济制度不能仅靠审判监督程序来解决第37页
  3. 对异议理由成立的中止执行制度,不能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第37-38页
四、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再完善第38-43页
 (一) 完善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基本思路第38页
 (二) 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再完善的具体建议第38-43页
  1.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方法的完善第38-39页
  2. 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方法的完善第39-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