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定量评价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情况 | 第16-17页 |
1.4.2 在协同治理视角下为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建议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2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公共服务 | 第18页 |
2.1.2 基本公共服务 | 第18-19页 |
2.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9-20页 |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0页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选择 | 第22-24页 |
3.1.1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3页 |
3.1.2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2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3.2.1 基础教育:小学硬件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 第24-26页 |
3.2.2 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程度相对较高 | 第26页 |
3.2.3 基本社会保障:地区间差距明显 | 第26-27页 |
3.2.4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存在较大差异 | 第27-28页 |
3.2.5 本节小结 | 第28-30页 |
3.3 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区域内各城市行政区划管理存在分割性 | 第30页 |
3.3.2 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失灵 | 第30-31页 |
3.3.3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 第31页 |
3.3.4 区域内政府间合作机制不完善 | 第31-34页 |
第4章 实现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4.1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原则 | 第34-35页 |
4.1.1 效率与公平相结合 | 第34页 |
4.1.2 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 第34页 |
4.1.3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 第34页 |
4.1.4 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 第34-35页 |
4.2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 第35-38页 |
4.2.1 构建跨越行政区划的政府主导的多元合作机制 | 第35页 |
4.2.2 构建多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35-36页 |
4.2.3 优化区域内公共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 第36-37页 |
4.2.4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 | 第37-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4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5.1.1 沈阳经济区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差异最为显著 | 第38页 |
5.1.2 实现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强政府间协同合作 | 第3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5.2.1 基于更全面的数据以实测沈阳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 第38-39页 |
5.2.2 在此基础上引入城乡差异的分析以使研究更为客观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