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耐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砷的氧化与还原能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技术路线图第11页
    1.3 综述第11-21页
        1.3.1 环境中砷的主要来源第11-12页
        1.3.2 砷的存在形态及毒性第12-13页
        1.3.3 土壤砷污染状况第13-14页
        1.3.4 微生物在砷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第14-15页
        1.3.5 微生物对三价砷的氧化第15-16页
        1.3.6 微生物对五价砷的还原第16-19页
        1.3.7 微生物对砷的甲基化作用第19-20页
        1.3.8 微生物在砷污染修复环境中的作用第20-21页
第二章 耐砷优势细菌的分离及筛选第21-29页
    2.1 试验材料、仪器、试剂第21-22页
        2.1.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2 试验仪器第21页
        2.1.3 试验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第22页
        2.2.2 土壤总砷的测定第22页
        2.2.3 耐砷细菌的分离、筛选第22-24页
        2.2.4 数据处理第24页
    2.3 试验结果第24-27页
        2.3.1 耐砷细菌的初筛第24-25页
        2.3.2 砷浓度梯度法筛选第25-26页
        2.3.3 液体培养法筛选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8页
        2.4.1 砷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第27页
        2.4.2 微生物对砷的耐受第27-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耐砷细菌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9-39页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9-30页
        3.1.1 实验材料第29页
        3.1.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3.1.3 实验试剂第30页
    3.2 耐砷细菌形态学鉴定第30页
    3.3 耐砷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0-32页
        3.3.1 实验试剂的制备第30-31页
        3.3.2 DNA的提取第31页
        3.3.3 制胶第31页
        3.3.4 点样第31页
        3.3.5 电泳第31页
        3.3.6 PCR扩增第31页
        3.3.7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及相关数据处理第31-3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3.4.1 耐砷细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第32-33页
        3.4.2 耐砷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3-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三株耐砷细菌对砷氧化还原作用探究第39-49页
    4.1 试验材料、仪器、试剂第39-40页
        4.1.1 试验材料第39页
        4.1.2 试验仪器第39-40页
        4.1.3 试验试剂第40页
    4.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4.2.1 牛肉膏蛋白胨培液体养基的配制第40页
        4.2.2 含砷细菌培养液的制备第40页
        4.2.3 培养液中不同形态砷含量的测定第40-41页
        4.2.4 数据处理第41页
    4.3 实验结果第41-45页
        4.3.1 三株耐砷细菌对As(Ⅲ)的氧化能力探究第41-43页
        4.3.2 三株耐砷细菌对As(Ⅴ)的还原能力探究第43-45页
    4.4 讨论第45-48页
        4.4.1 三株耐砷细菌对三价砷的氧化第45页
        4.4.2 三株耐砷细菌对五价砷的还原第45-48页
    4.5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5.1 全文结论第49-50页
    5.2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附录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玉米干旱损失评估
下一篇:基于数字靶标的微光像增强器分辨率测试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