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的遗传与利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图目录第14-16页
表目录第16-17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种质资源中基因发掘策略第18-19页
   ·小麦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 QTL 研究进展第20-28页
   ·作物产量及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8-29页
   ·本研究的实验设计第29-32页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实验方案第30-31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普冰 3504”多粒特性的遗传分析第32-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试验材料第32-33页
     ·试验方法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普冰 3504”多粒特性生态稳定性分析第34-35页
     ·不同亲本穗粒数分组及群体穗粒数表现第35-39页
     ·穗粒数遗传方差组成及遗传率分析第39页
     ·穗粒数遗传变异度及遗传进度分析第39-42页
     ·亲本穗粒数加性效应预测第42页
     ·F_2群体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讨论第44-46页
     ·多粒性状的遗传分析第44页
     ·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下多粒性状的选择策略第44-45页
     ·“普冰 3504”多粒性状育种潜力的综合分析第45-46页
第三章 “普冰 3504”多粒性状与其它产量相关性状 QTL 定位第46-85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试验材料第46页
     ·试验方法第46-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80页
     ·表型数据分析第48-53页
     ·穗粒数等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第53-54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54页
     ·QTL 定位第54-72页
     ·重要基因组区段分析第72-79页
     ·P 基因组遗传成分检测第79-80页
   ·讨论第80-85页
     ·多粒特性相关的 QTL 位点第80页
     ·育种选择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段第80-81页
     ·1A 短臂重要基因组区段来源分析第81-83页
     ·1A 短臂重要基因组区段育种策略第83-85页
第四章 多粒种质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第85-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9页
     ·试验材料第85-86页
     ·试验方法第86-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98页
     ·幼穗分化形态解剖观察第89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89-90页
     ·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第90-93页
     ·iTRAQ 蛋白表达谱分析第93-95页
     ·基因芯片与蛋白质表达谱比较分析第95页
     ·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 验证第95-97页
     ·STS 分子标记开发及定位第97-98页
   ·讨论第98-102页
     ·从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多粒特性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98-100页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表达谱结果整合分析技术比较第100-10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7页
附录第117-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夏玉米生产的气候风险等级分析
下一篇:亚洲栽培稻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