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爆破振动效应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隧道爆破振动效应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2.4 隧道减震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29页 |
第2章 层状围岩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振动效应研究 | 第29-47页 |
2.1 监测条件 | 第29-32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2.1.2 隧道掘进爆破方法 | 第30-32页 |
2.2 振动监测方案 | 第32-34页 |
2.2.1 振动速度监测系统 | 第32-33页 |
2.2.2 监测点布置 | 第33-34页 |
2.3 振动速度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2.4 隧道振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37-46页 |
2.4.1 ANSYS AUTODYN程序简介 | 第37-41页 |
2.4.2 建立模型 | 第41-43页 |
2.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掘进爆破过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65页 |
3.1 离散单元法简介 | 第47-53页 |
3.1.1 块体的表示 | 第47-48页 |
3.1.2 块体的运动方程 | 第48-50页 |
3.1.3 块体的接触问题 | 第50-52页 |
3.1.4 节理的本构模型 | 第52-53页 |
3.2 无扰动开挖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53-56页 |
3.2.1 建立模型 | 第54-55页 |
3.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3.3 掘进爆破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63页 |
3.3.1 爆破动荷载 | 第57-60页 |
3.3.2 建立UDEC数值模型 | 第60-61页 |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爆破动力作用下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及对策研究 | 第65-83页 |
4.1 层状围岩隧道失稳特征 | 第65-68页 |
4.2 周边孔的爆破作用 | 第68-71页 |
4.2.1 周边孔爆破荷载 | 第68-69页 |
4.2.2 周边孔爆破的破坏范围 | 第69-71页 |
4.3 隧道预支护方法研究 | 第71-73页 |
4.4 块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法 | 第73-76页 |
4.4.1 基本假设 | 第73-74页 |
4.4.2 块体稳定性分析 | 第74-75页 |
4.4.3 支护结构计算 | 第75-76页 |
4.5 岩层厚度大于周边孔破坏范围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76-79页 |
4.5.1 基本假设 | 第76页 |
4.5.2 岩层稳定性分析 | 第76-78页 |
4.5.3 支护结构计算 | 第78-79页 |
4.6 岩层厚度小于周边孔破坏范围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79-80页 |
4.6.1 基本假设 | 第79页 |
4.6.2 支护结构计算 | 第79-80页 |
4.7 锚杆预支护技术在仙女岩隧道的应用 | 第80-8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孔内微差掘进爆破方案的关键问题研究 | 第83-99页 |
5.1 隧道掘进爆破减振原理 | 第83-84页 |
5.2 掏槽孔爆破 | 第84-85页 |
5.3 掏槽孔孔内微差技术 | 第85-89页 |
5.3.1 孔内微差可行性研究 | 第86-89页 |
5.4 周边孔爆破成型技术 | 第89-97页 |
5.4.1 周边孔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 第91-94页 |
5.4.2 节理对周边孔爆破作用的影响 | 第94-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6章 孔内微差掘进爆破方案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 | 第99-123页 |
6.1 孔内微差掘进爆破方案设计方法 | 第99-105页 |
6.1.1 隧道开挖顺序 | 第99-100页 |
6.1.2 上台阶掘进爆破 | 第100-104页 |
6.1.3 下台阶水平浅孔爆破 | 第104-105页 |
6.1.4 孔内微差爆破方案应用说明 | 第105页 |
6.2 孔内微差爆破在鸭江隧道的应用 | 第105-110页 |
6.2.1 鸭江隧道孔内微差掘进爆破方案 | 第106-107页 |
6.2.2 鸭江隧道孔内微差爆破现场振动监测 | 第107-109页 |
6.2.3 鸭江隧道孔内微差爆破效果分析 | 第109-110页 |
6.3 孔内微差爆破在分水岭隧道的应用 | 第110-121页 |
6.3.1 分水岭隧道常规掘进爆破方法 | 第111-112页 |
6.3.2 分水岭隧道常规爆破现场振动监测 | 第112-116页 |
6.3.3 分水岭隧道孔内微差掘进爆破方案 | 第116-118页 |
6.3.4 分水岭隧道孔内微差爆破现场振动监测 | 第118-121页 |
6.3.5 分水岭隧道孔内微差爆破效果分析 | 第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3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133页 |
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