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地下水 | 第13-14页 |
1.1.1 地下水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地下水的类型和特征 | 第13-14页 |
1.1.3 我国地下水分布特点 | 第14页 |
1.2 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 第14-15页 |
1.2.2 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 | 第15页 |
1.2.3 国内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1.2.4 几种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 第16-17页 |
1.3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 | 第17-22页 |
1.3.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7-18页 |
1.3.2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8-19页 |
1.3.3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9-22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22-23页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2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筛选实验 | 第24-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1,2-二氯丙烷和过硫酸钠储备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2.2 1,2-二氯丙烷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25页 |
2.2.3 1,2-二氯丙烷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2.4 过硫酸根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3 金属氧化物的筛选的实验内容 | 第26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对三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研究 | 第29-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1,2-二氯丙烷,二恶烷,甲基叔丁基醚和过硫酸钠储备液的配制 | 第30页 |
3.2.2 1,2-二氯丙烷,二恶烷,甲基叔丁基醚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0-31页 |
3.2.3 1,2-二氯丙烷,二恶烷,甲基叔丁基醚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3.2.4 过硫酸根,硫酸根,溶解性总铁,溶解性亚铁的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3.2.5 氯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32页 |
3.3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降解1,2-二氯丙烷,二恶烷,甲基叔丁基醚的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3.4.1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降解1,2-二氯丙烷的实验结果 | 第33-41页 |
3.4.2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降解二恶烷,甲基叔丁基醚的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降解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 第45-54页 |
4.1 自由基验证实验 | 第45-48页 |
4.1.1 实验内容 | 第45-46页 |
4.1.2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4.2 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实验内容 | 第48-49页 |
4.2.2 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4.3 四氧化三铁激活过硫酸钠的机理分析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