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关于民用航空安保及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关于民用航空安保及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民用航空安保的基本理论范畴 | 第16-24页 |
2.1 民用航空安保的任务与职能 | 第16-17页 |
2.1.1 民用航空安保的任务 | 第16页 |
2.1.2 民用航空安保的基本职能 | 第16-17页 |
2.2 民用航空安保与航空安全的比较 | 第17-19页 |
2.3 风险管理的基本范畴 | 第19-20页 |
2.4 民用航空安保中的风险管理的实现 | 第20-21页 |
2.4.1 民用航空安保风险来源于威胁 | 第20页 |
2.4.2 民用航空安保是通过安保措施对抗威胁以控制风险 | 第20-21页 |
2.5 实施民用航空安保风险管理行为的主体 | 第21-24页 |
2.5.1 民航公安机关 | 第21页 |
2.5.2 安全检查队伍 | 第21-22页 |
2.5.3 空中警察和航空安全员队伍 | 第22页 |
2.5.4 民航企业的安全保卫管理部门 | 第22-24页 |
第3章 民用航空安保的风险管理类型及问题研究 | 第24-29页 |
3.1 民用航空安保事件风险管理的类型 | 第24-26页 |
3.1.1 行业层面的宏观风险管理 | 第24-25页 |
3.1.2 企业层面的微观风险管理 | 第25-26页 |
3.2 当前民用航空安保风险管理滞后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安检体制不完善,安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削弱了风险抵御能力 | 第26页 |
3.2.2 民用航空安保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 第26-27页 |
3.2.3 部分民航企业风险管理的危险源辨识发生逻辑性错误 | 第27-28页 |
3.2.4 行业主管部门对民航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系统监管缺乏有效的手段 | 第28-29页 |
第4章 完善民用航空安保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29-37页 |
4.1 改革安检人员管理体制 | 第29页 |
4.2 提高民用航空安保风险识别及预警能力 | 第29-30页 |
4.3 提高风险应对及处置能力 | 第30-31页 |
4.4 实现民用航空安保管理体系的自我纠错功能 | 第31-32页 |
4.5 拓展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深度 | 第32-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