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3 结构的竖向连续倒塌 | 第13-15页 |
1.3.1 第一类倒塌触发机制 | 第14-15页 |
1.3.2 第二类倒塌触发机制 | 第15页 |
1.4 地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研究 | 第15-20页 |
1.4.1 侧向增量倒塌 | 第15-17页 |
1.4.2 竖向连续倒塌 | 第17-19页 |
1.4.3 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倒塌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有限元分析程序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37页 |
2.1 OpenSees程序概述 | 第22页 |
2.2 材料对象 | 第22-26页 |
2.2.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23-25页 |
2.2.2 钢筋本构模型 | 第25-26页 |
2.3 截面对象 | 第26-28页 |
2.4 梁柱单元 | 第28-29页 |
2.5 梁柱节点单元 | 第29-33页 |
2.5.1 钢筋粘结滑移弹簧 | 第29-31页 |
2.5.2 核心区混凝土非线性剪切块弹簧 | 第31-32页 |
2.5.3 梁柱交界面剪切弹簧 | 第32-33页 |
2.6 OpenSees建模参数 | 第33-34页 |
2.6.1 结构荷载的确定 | 第33页 |
2.6.2 结构质量矩阵的确定 | 第33页 |
2.6.3 结构阻尼矩阵的确定 | 第33-34页 |
2.7 OpenSees数值非线性问题处理方法 | 第34-36页 |
2.7.1 收敛准则 | 第34-35页 |
2.7.2 非线性静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35-36页 |
2.7.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数值分析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试验模拟分析 | 第37-42页 |
3.2.1 约束梁抗倒塌试验 | 第37-40页 |
3.2.2 单层平面框架试验 | 第40-41页 |
3.2.3 三层平面框架试验 | 第41-42页 |
3.3 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第42-49页 |
3.3.1 梁截面尺寸影响分析 | 第42-46页 |
3.3.2 边跨跨数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3.3.3 框架层数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3.4 受力机理分析 | 第49-51页 |
3.4.1 塑性机构分析 | 第49页 |
3.4.2 压拱效应分析 | 第49-50页 |
3.4.3 悬索效应分析 | 第50页 |
3.4.4 框架空腹梁作用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竖向倒塌性能分析 | 第53-8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 | 第53-54页 |
4.3 极限状态定义 | 第54-55页 |
4.4 地震波参数 | 第55-59页 |
4.4.1 地震波选取 | 第55-56页 |
4.4.2 地震波频谱特性 | 第56-59页 |
4.5 地震作用下竖向倒塌分析方法 | 第59-61页 |
4.5.1 简化分析模型 | 第59-61页 |
4.5.2 竖向荷载模拟方法 | 第61页 |
4.6 地震作用下损伤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61-68页 |
4.6.1 计算模型 | 第61-63页 |
4.6.2 计算结果 | 第63-65页 |
4.6.3 损伤结构的竖向动力反应分析 | 第65-68页 |
4.7 地震作用下考虑损伤构件失效过程的抗倒塌分析 | 第68-87页 |
4.7.1 算例验证 | 第68-69页 |
4.7.2 计算模型 | 第69-70页 |
4.7.3 计算结果 | 第70-75页 |
4.7.4 抗倒塌性能分析 | 第75-8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