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解释、案例论文

刘甲诉朱某等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案评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与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第12-19页
        1.2.1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2 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第16-19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切入点第19-20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2 研究切入点第20页
    1.4 论文框架第20-22页
第2章 案情概要与争议点第22-28页
    2.1 基本案情介绍与法院裁判要点第22-25页
        2.1.1 基本案情介绍第22-23页
        2.1.2 法院裁判要点第23-25页
    2.2 案件争议点第25-28页
        2.2.1 本案中以朱某名义之股东登记行为属冒名登记还是借名登记第25-26页
        2.2.2 被记名为股东的朱某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第26页
        2.2.3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刘乙、刘丙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第26-28页
第3章 以朱某名义之股东登记行为性质、效力的认定第28-44页
    3.1 股东冒名登记、借名登记行为的学理分析第28-34页
        3.1.1 股东冒名登记与借名登记行为的内涵比较第28-29页
        3.1.2 股东冒名登记与借名登记行为的性质比较第29-32页
        3.1.3 股东冒名登记与借名登记行为的构成要件比较第32-34页
    3.2 股东冒名登记、借名登记行为认定标准的规范分析第34-36页
        3.2.1 域外相关立法第34-35页
        3.2.2 国内立法现状第35-36页
    3.3 股东冒名登记、股东借名登记行为认定区分标准的裁判分析第36-39页
        3.3.1 既有判决的基本态度第36-37页
        3.3.2 既有判决中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3.4 本案中以朱某名义之股东登记行为应认定为股东借名登记第39-44页
        3.4.1 朱某具有公司股东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第39-40页
        3.4.2 朱某对自己被登记为公司股东事前知情、同意且有合作行为第40-41页
        3.4.3 关于朱某被冒名登记为股东的举证责任分配第41-42页
        3.4.4 法院应认定记名股东朱某之登记行为系股东借名登记第42-44页
第4章 被记名股东朱某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第44-53页
    4.1 被冒名或被借名股东公司责任的学理分析与比较第44-47页
        4.1.1 关于被冒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学理分析第44-45页
        4.1.2 关于被借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学理分析第45-47页
    4.2 被记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规范分析第47-49页
        4.2.1 域外相关立法第47-48页
        4.2.2 国内立法现状第48-49页
    4.3 被记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裁判分析第49-50页
        4.3.1 既有同类判决之基本态度第49页
        4.3.2 对被冒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裁判分析第49-50页
        4.3.3 对被借名股东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裁判分析第50页
    4.4 朱某作为被借名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第50-53页
        4.4.1 基于登记外观主义的分析第50-51页
        4.4.2 基于登记对抗主义的分析第51页
        4.4.3 基于借名股东角度的分析第51-52页
        4.4.4 基于股东出资义务的分析第52页
        4.4.5 基于股东出资责任的分析第52-53页
第5章 本案股权受让人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第53-64页
    5.1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学理分析第53-56页
        5.1.1 瑕疵出资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第53-54页
        5.1.2 瑕疵出资股权出让人不能豁免其对公司债务的补充清偿责任第54-55页
        5.1.3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的理论分歧第55-56页
    5.2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规范分析第56-58页
        5.2.1 域外相关立法第56-57页
        5.2.2 国内立法现状第57-58页
    5.3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应否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裁判分析第58-60页
        5.3.1 既有同类判决之基本态度第58-60页
        5.3.2 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是否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裁判分析第60页
    5.4 本案中刘乙、刘丙应在受让出资份额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第60-64页
        5.4.1 本案中刘乙、刘丙受让的股权为瑕疵出资股权第60-61页
        5.4.2 本案中刘乙、刘丙受让的股权经过变更登记第61页
        5.4.3 本案中刘乙、刘丙对股权出资瑕疵事项知情第61页
        5.4.4 刘乙、刘丙应在受让出资份额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第61-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某甲、谢某诉陈某监护权纠纷案评析
下一篇:徐某某涉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