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的内涵 | 第20-22页 |
2.1.1 概念及内容 | 第20-21页 |
2.1.2 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资源禀赋理论 | 第22页 |
2.2.2 有效供给理论 | 第22页 |
2.2.3 有效需求理论 | 第22-24页 |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钢股份成本管理的现状 | 第24-35页 |
3.1 河钢股份简介 | 第24-25页 |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钢股份成本管理现状 | 第25-35页 |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钢股份成本难以下降的原因分析 | 第35-43页 |
4.1 税费负担相对较重 | 第35-37页 |
4.1.1 应交税种多 | 第36页 |
4.1.2 资源消耗高 | 第36-37页 |
4.2 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 第37-38页 |
4.2.1 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门槛高 | 第37-38页 |
4.2.2 高负债率 | 第38页 |
4.3 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多 | 第38-39页 |
4.3.1 部门协作效果不明显 | 第38页 |
4.3.2 体制机制障碍严重 | 第38-39页 |
4.4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 第39-40页 |
4.4.1 河钢股份现实成本不断增加 | 第39-40页 |
4.4.2 部分员工对待工作不积极 | 第40页 |
4.5 能源成本日益增加 | 第40-41页 |
4.5.1 依赖外购铁矿石 | 第40-41页 |
4.5.2 环境支出增加 | 第41页 |
4.6 物流成本高 | 第41-43页 |
4.6.1 物流效率低 | 第42页 |
4.6.2 汽油价格上涨 | 第42-43页 |
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钢股份降成本的对策研究 | 第43-51页 |
5.1 有效降低河钢股份税费负担 | 第43-44页 |
5.1.1 财务人员及时学习国家最新财税政策 | 第43页 |
5.1.2 进行税务筹划 | 第43-44页 |
5.2 多渠道降低河钢股份融资成本 | 第44-45页 |
5.2.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44页 |
5.2.2 改善河钢股份对外形象 | 第44-45页 |
5.3 简化河钢股份制度性交易成本 | 第45-46页 |
5.3.1 制定相对科学的组织机构 | 第45-46页 |
5.3.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沟通管理透明化 | 第46页 |
5.4 多举措降低河钢股份人工成本 | 第46-47页 |
5.4.1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减少闲置劳动力 | 第46页 |
5.4.2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 第46-47页 |
5.4.3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 | 第47页 |
5.5 转型升级,降低河钢股份能源成本 | 第47-48页 |
5.5.1 去产能,补短板,推进循环经济 | 第47-48页 |
5.5.2 优化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 第48页 |
5.6 依托科技创新,降低河钢股份物流成本 | 第48-51页 |
5.6.1 去库存 | 第49页 |
5.6.2 依托原料供应分布,构建采购物流节点体系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