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河口湿地高效降解菌生物炭球固定化技术及作用效果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2-33页
    1.1 辽河口湿地概况第12-13页
    1.2 湿地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湿地水环境物理修复方法第13-14页
        1.2.2 湿地水环境化学修复方法第14-15页
        1.2.3 湿地水环境生物修复方法第15-16页
    1.3 氨氮和石油烃的去除和耐极端环境高效降解菌的研究进展第16-23页
        1.3.1 水环境中氨氮去除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2 水环境中石油降解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3 耐性硝化细菌和石油烃降解菌研究进展第19-23页
    1.4 固定化高效降解菌研究现状第23-30页
        1.4.1 高效降解菌固定化方法第25-28页
        1.4.2 高效降解菌固定化载体第28页
        1.4.3 高效降解菌固定化包埋材料第28-30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0-33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1页
        1.5.3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第31-32页
        1.5.4 技术路线第32-33页
2 生物炭球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第33-55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39页
        2.3.1 生物炭球的制备流程第34页
        2.3.2 生物炭球的制备方法第34-35页
        2.3.3 生物炭及生物炭球的结构表征第35页
        2.3.4 生物炭球的制备条件优化第35-36页
        2.3.5 影响生物炭球吸附特性的因素研究第36-38页
        2.3.6 生物炭球对氨氮的吸附机理研究第38-39页
        2.3.7 氨氮的测定方法第3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9-54页
        2.4.1 生物炭球的结构表征第39-40页
        2.4.2 生物炭球制备条件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0-43页
        2.4.3 影响生物炭球吸附性能的因素研究第43-50页
        2.4.4 生物炭球对氨氮的吸附机理研究第50-54页
    2.5 结论第54-55页
3 耐盐耐冷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率研究第55-82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6-57页
        3.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56页
        3.2.2 高效降解菌培养基第56-57页
    3.3 实验方法第57-66页
        3.3.1 采样点的布设与样品的采集第57页
        3.3.2 土壤理化性质和石油烃的测定方法第57-59页
        3.3.3 耐盐耐冷氨氧化细菌的筛选、分离和驯化第59页
        3.3.4 耐盐耐冷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和驯化第59-60页
        3.3.5 耐盐耐冷氨氧化细菌的降解效果研究第60-61页
        3.3.6 耐盐耐冷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第61-62页
        3.3.7 耐盐耐冷高效降解菌的鉴定第62-6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6-80页
        3.4.1 土壤的理化性质第66页
        3.4.2 耐盐耐冷氨氧化细菌的筛选结果第66-68页
        3.4.3 耐盐耐冷氨氧化细菌的降解特性研究第68-76页
        3.4.4 耐盐耐冷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结果第76页
        3.4.5 耐盐耐冷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第76-78页
        3.4.6 高效降解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基因的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第78-80页
    3.5 结论第80-82页
4. 高效降解菌生物炭球固定化技术研究第82-94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82页
    4.3 实验方法第82-86页
        4.3.1 高效降解菌的固定化的制备第82-84页
        4.3.2 固定化氨氧化细菌的作用效果及特性研究第84页
        4.3.3 生物炭球固定化技术的作用效果研究第84-85页
        4.3.4 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的作用效果及特性研究第85-8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86-92页
        4.4.1 固定化氨氧化细菌的作用效果研究第86-87页
        4.4.2 温盐对固定化氨氧化细菌的作用影响研究第87-89页
        4.4.3 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的作用效果研究第89-90页
        4.4.4 温盐对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的作用效果研究第90-91页
        4.4.5 生物炭球固定化技术的作用效果研究第91-92页
    4.5 结论第92-9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5.1 主要结论第94页
    5.2 创新点第94-95页
    5.3 论文不足之处第95页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附录1. 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正构烷烃GS-MS图第104页
附录2. 高效降解菌16S rDNA鉴定序列第104-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目标蚁群优化算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