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刍议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2章 构建养老金市场的动因分析 | 第14-24页 |
2.1 现行养老金制度的运行状况 | 第14-19页 |
2.1.1 现行制度难以满足老龄化消费需求 | 第15-16页 |
2.1.2 现行制度无法适应投资需求的变化 | 第16-17页 |
2.1.3 现行制度疲于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17-19页 |
2.2 现行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困境的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2.2.1 现收现付制存在天然缺陷 | 第19-21页 |
2.2.2 政府主导的养老金改革缺乏效率 | 第21-22页 |
2.3 养老金账户隐性债务危机的实证分析 | 第22-24页 |
第3章 构建我国养老金市场的理论分析与制度探索 | 第24-44页 |
3.1 养老金市场的界定与效率分析 | 第24-25页 |
3.1.1 养老金市场的界定 | 第24-25页 |
3.1.2 养老金市场的效率分析 | 第25页 |
3.2 日本构建养老金市场的启示 | 第25-30页 |
3.2.1 日本养老金产品市场的发展战略 | 第26-27页 |
3.2.2 日本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战略 | 第27-29页 |
3.2.3 日本构建养老金市场的启示 | 第29-30页 |
3.3 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30-39页 |
3.3.1 我国的养老房产市场 | 第30-32页 |
3.3.2 我国的养老金产品市场 | 第32-37页 |
3.3.3 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 | 第37-39页 |
3.4 我国养老金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 第39-42页 |
3.4.1 养老房产市场的交易条件不足 | 第39-40页 |
3.4.2 养老基金市场的基金账户产权不明 | 第40页 |
3.4.3 商业寿险市场的产品开发不力 | 第40-41页 |
3.4.4 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指引不足 | 第41-42页 |
3.5 养老金市场中的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 | 第42-44页 |
3.5.1 政府的兜底责任 | 第42页 |
3.5.2 个人的理性投资责任 | 第42-44页 |
第4章 养老金市场中个人责任的实现 | 第44-62页 |
4.1 个人责任的实现路径:最优投资选择 | 第44页 |
4.2 建模目标与基本假设 | 第44-45页 |
4.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原理 | 第45-48页 |
4.3.1 资本配置线(CAL) | 第45-46页 |
4.3.2 证券市场线(SML) | 第46-47页 |
4.3.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第47-48页 |
4.4 样本数据选取 | 第48-51页 |
4.4.1 基金投资的无风险资产选取 | 第48-49页 |
4.4.2 基金投资的风险资产选取 | 第49-50页 |
4.4.3 样本长度划定 | 第50-51页 |
4.5 最优投资组合构建 | 第51-62页 |
4.5.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资本配置 | 第52-55页 |
4.5.2 投资风险厌恶水平的界定 | 第55-56页 |
4.5.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 | 第56-59页 |
4.5.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最优投资组合 | 第59-62页 |
第5章 养老金市场中政府责任的实现 | 第62-80页 |
5.1 政府责任的量化指标:合意的个人账户缴费率 | 第62-63页 |
5.2 建立目标模型与研究样本选取 | 第63-66页 |
5.2.1 建模的基础假设 | 第63页 |
5.2.2 建立目标模型 | 第63-64页 |
5.2.3 研究样本的选取依据 | 第64-66页 |
5.3 相关参数选取 | 第66-73页 |
5.3.1 不同行业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例 | 第67-68页 |
5.3.2 有效劳动增长率g | 第68-69页 |
5.3.3 贴现因子 | 第69-70页 |
5.3.4 人口增长率n | 第70-71页 |
5.3.5 资本产出弹性 | 第71-73页 |
5.4 合意个人账户缴费率求解与检验 | 第73-78页 |
5.4.1 合意个人账户缴费率求解 | 第73-75页 |
5.4.2 生存公平检验 | 第75页 |
5.4.3 希克斯改进检验 | 第75-77页 |
5.4.4 收入公平检验 | 第77-78页 |
5.5 实现个人账户合意缴费率的制度保护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