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3 研究评价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及完善过程考证 | 第13-16页 |
2.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总体框架搭建阶段(1994年至2000年) | 第13-14页 |
2.2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 | 第14-15页 |
2.3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推进阶段(2013年至今) | 第15-16页 |
3 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演进轨迹分析 | 第16-21页 |
3.1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付规模及比重演进轨迹 | 第16-18页 |
3.1.1 从中央财政支出占比角度看 | 第17页 |
3.1.2 从地方财政支出依赖角度看 | 第17-18页 |
3.2 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支付规模及比重变化轨迹 | 第18-21页 |
4 我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问题呈现及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4.1 专项转移支付职能扩张导致规模增长依赖 | 第21页 |
4.2 专项转移支付内涵不清导致规模统计不准 | 第21-22页 |
4.3 项目审批设立制度缺失导致规模无序膨胀 | 第22-23页 |
4.4 项目退出机制缺失导致规模不断累积增长 | 第23页 |
4.5 管理不善以致规模增长难以同比增加效益 | 第23-24页 |
4.6 项目重申报轻管理导致资金重规模轻效益 | 第24-26页 |
5 国外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的比较与借鉴 | 第26-32页 |
5.1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确定模式分析 | 第26-28页 |
5.1.1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主要确定模式 | 第26-27页 |
5.1.2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三种确定模式的优劣分析 | 第27页 |
5.1.3 国际模式对比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确定方式分析 | 第27-28页 |
5.2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及占比分析 | 第28-30页 |
5.2.1 美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及占比分析 | 第28-29页 |
5.2.2 德国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及占比分析 | 第29页 |
5.2.3 日本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及占比分析 | 第29-30页 |
5.3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借鉴 | 第30-32页 |
5.3.1 转移支付制度法制化程度较高 | 第30页 |
5.3.2 中央政府财力集中度普遍较高 | 第30-31页 |
5.3.3 促进地区财力均等化效果明显 | 第31页 |
5.3.4 资金分配计算方法较明确规范 | 第31-32页 |
6 下一步完善和改进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的政策建议 | 第32-39页 |
6.1 推进完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建设 | 第32-34页 |
6.1.1 推及政府事权法制建设 | 第32-33页 |
6.1.2 推进财政转移支付立法 | 第33页 |
6.1.3 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 第33-34页 |
6.2 明确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原则和方向 | 第34-35页 |
6.2.1 坚持现行财政体制基本方向不变 | 第34页 |
6.2.2 财力分配适度向上集中向弱倾斜 | 第34页 |
6.2.3 省级财政保持一定区域调节能力 | 第34-35页 |
6.2.4 探索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 第35页 |
6.3 加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绩效水平 | 第35-37页 |
6.3.1 科学确定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 | 第35-36页 |
6.3.2 加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 | 第36页 |
6.3.3 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分配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6.4 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优化结构 | 第37-39页 |
6.4.1 全面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 第37-38页 |
6.4.2 优化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 第38页 |
6.4.3 规范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管理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