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匿名通信系统 | 第16-35页 |
2.1 匿名通信的基本定义 | 第16页 |
2.2 匿名通信的起源发展 | 第16-18页 |
2.3 匿名通信系统 | 第18-21页 |
2.3.1 基于代理机制的匿名通信系统 | 第18-19页 |
2.3.2 基于Mix节点的匿名通信系统 | 第19-20页 |
2.3.3 基于广播/多播机制的匿名通信系统 | 第20-21页 |
2.4 第一代洋葱路由技术 | 第21-22页 |
2.5 第二代洋葱路由Tor | 第22-27页 |
2.5.1 Tor网络数据单元包结构 | 第25-26页 |
2.5.2 Tor网络通信过程 | 第26-27页 |
2.6 Tor Hidden Service协议 | 第27-34页 |
2.6.1 Tor Hidden Service协议的工作过程 | 第27-31页 |
2.6.2 Tor Hidden Service协议的通信过程 | 第31-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Tor暗网脆弱性分析与协议改进 | 第35-51页 |
3.1 基于Tor的暗网案例分析 | 第35-38页 |
3.2 基于Tor暗网的脆弱性分析 | 第38-43页 |
3.2.1 暗网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2 暗网节点选取脆弱性分析 | 第39-42页 |
3.2.3 暗网面向攻击脆弱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 针对暗网协议脆弱性的改进 | 第43-50页 |
3.3.1 针对合谋攻击的协议改进 | 第44-45页 |
3.3.2 针对验证攻击的协议改进 | 第45-47页 |
3.3.3 针对链路指纹攻击的协议改进 | 第47-48页 |
3.3.4 针对流量关联攻击的协议改进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面向脆弱约会节点的暗网通信链路改进控制方法研究 | 第51-69页 |
4.1 暗网通信链路控制方法改进 | 第51-56页 |
4.1.1 暗网通信链路详细分析 | 第51-54页 |
4.1.2 链路控制方法改进 | 第54-56页 |
4.2 基于Tor的私有暗网构建 | 第56-60页 |
4.2.1 ExperimenTor暗网平台 | 第56-57页 |
4.2.2 建立隐藏服务 | 第57-59页 |
4.2.3 相关环境参数设置 | 第59-60页 |
4.3 暗网通信链路受控方案与验证 | 第60-68页 |
4.3.1 分段链路Client To RP攻击受控验证 | 第63-65页 |
4.3.2 分段链路HS To RP攻击受控验证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全文 | 第69页 |
5.2 展望未来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