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广州市越秀区低效产业用地潜力释放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相关基本概念第11-13页
        1.2.1 产业用地第11页
        1.2.2 低效产业用地第11-12页
        1.2.3 低效产业用地认定标准第12页
        1.2.4 低效产业用地潜力释放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3.1 低效产业用地内涵研究第13-14页
        1.3.2 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问题研究第14-15页
        1.3.3 低效产业用地潜力释放模式研究第15-16页
        1.3.4 文献评述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设计第18-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1.1 产业集聚理论第18页
        2.1.2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第18-19页
        2.1.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19-20页
    2.2 研究设计第20-23页
第三章 越秀区低效产业用地现状第23-32页
    3.1 越秀区产业用地概况第23-25页
        3.1.1 越秀区产业发展第23-24页
        3.1.2 越秀区产业用地第24-25页
    3.2 越秀区低效产业用地现状第25-30页
        3.2.1 低效公有物业规模第27-28页
        3.2.2 低效社会物业使用状况第28-29页
        3.2.3 超期未动工地块基本状况第29-30页
    3.3 越秀区低效产业用地分类第30-32页
第四章 越秀区现行低效产业用地潜力释放模式分析第32-44页
    4.1 联合社会力量共建产业园区模式第32-35页
    4.2 旧城改造与“腾笼换鸟”相结合模式第35-36页
    4.3 越秀区现行产业用地潜力释放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第36-44页
        4.3.1 政府层面的因素第37-39页
            4.3.1.1 招商引资中的政府行为有存在偏差第37-38页
            4.3.1.2 产业用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单一第38-39页
            4.3.1.3 产业用地多头管理第39页
        4.3.2 市场层面的原因第39-41页
            4.3.2.1 市场主体利益博弈阻碍第39-40页
            4.3.2.2 市场作用仍未充分发挥第40-41页
        4.3.3 企业层面的原因第41-44页
            4.3.3.1 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第41-42页
            4.3.3.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第42-44页
第五章 国内外产业用地潜力释放经验借鉴第44-48页
    5.1 经验总结第44-46页
        5.1.1 注重顶层设计第44-45页
        5.1.2 强化公私合作第45页
        5.1.3 建立用地标准第45-46页
    5.2 启示借鉴第46-48页
        5.2.1 加强对存量土地规划利用第46页
        5.2.2 借助市场手段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第46-47页
        5.2.3 建立产业用地利用的标准第47-48页
第六章 完善越秀区低效产业用地潜力释放模式的对策第48-53页
    6.1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第48-49页
    6.2 制定科学产业用地规划第49页
    6.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49-50页
    6.4 充分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积极性第50-51页
    6.5 建立产业筛选机制第51-52页
    6.6 积极引导企业合理集聚和转移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件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政策执行视角下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问题
下一篇:基于农户调查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分析--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