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手性多氯联苯的简介 | 第13-16页 |
1.1.1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1.1.2 多氯联苯的毒性 | 第13-15页 |
1.1.3 手性的概念 | 第15-16页 |
1.2 手性多氯联苯对映体分离和选择性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1.3 手性多氯联苯的选择性行为 | 第17-18页 |
1.3.1 手性PCBs在动物体中的选择性行为 | 第17页 |
1.3.2 手性PCBs在植物体中的选择性行为 | 第17-18页 |
1.3.3 手性PCBs在环境中的选择性行为 | 第18页 |
1.4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 第18-20页 |
1.4.1 代谢组学的简介 | 第18-19页 |
1.4.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3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手性多氯联苯的对映体分离 | 第21-27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1页 |
2.2.3 色谱参数、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3.1 色谱柱对手性PCBs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温度对手性PCBs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3.3 分子结构对手性PCBs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3.4 PCBs对映体的旋光洗脱顺序 | 第24-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手性PCB95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代谢靶标分析 | 第27-39页 |
3.1 前言 | 第27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3.2.2 PCB95给药和胚胎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3.2.3 样品前处理 | 第28页 |
3.2.4 代谢靶标数据采集 | 第28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29-37页 |
3.3.1 实验方法学评价 | 第29页 |
3.3.2 多变量和单变量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3.3.3 剂量效应关系和PCB95的手性选择性毒性影响 | 第30-34页 |
3.3.4 PCB95毒性效应的代谢路径分析 | 第34-37页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手性PCBs95和136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代谢轮廓分析 | 第39-50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39页 |
4.2.2 PCBs95和136给药和胚胎样品采集 | 第39-40页 |
4.2.3 样品前处理 | 第40页 |
4.2.4 代谢轮廓数据采集 | 第40页 |
4.2.5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实验方法学评价 | 第41页 |
4.3.2 代谢轮廓模式识别 | 第41-44页 |
4.3.3 代谢物鉴定 | 第44-45页 |
4.3.4 生理意义分析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5.1 手性PCBS对映体分离方法的建立 | 第50页 |
5.2 手性PCBS95、136对映体毒性差异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