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4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2-14页
    1.2 气体传感器概况第14-17页
        1.2.1 气体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2 气体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第15-17页
    1.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概况第17-33页
        1.3.1 MOS气体传感器的分类第17-18页
        1.3.2 MOS气体传感器的主要特征第18-20页
        1.3.3 影响MOS气体传感器性能的因素第20-22页
        1.3.4 常见的MOS气体传感器材料第22-32页
        1.3.5 MOS气体传感器发展趋势第32-33页
    1.4 MOS气敏传感器机理和测试方法第33-37页
        1.4.1 MOS气敏传感器原理第33-34页
        1.4.2 MOS气敏传感器结构第34-35页
        1.4.3 MOS气敏传感器测试第35-37页
    1.5 本文的选题思想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1.5.1 选题思路第37-38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2章 V_2O_5/α-Fe_2O_3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第40-51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V_2O_5/α-Fe_2O_3纳米纤维气敏元件的制备第41页
        2.2.1 气敏材料的制备第41页
        2.2.2 气敏元器件的制作第41页
    2.3 元器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分析第41-44页
        2.3.1 气敏材料的表征仪器第42页
        2.3.2 气敏材料的表征分析第42-44页
    2.4 元器件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分析第44-48页
        2.4.1 气敏测试系统第44页
        2.4.2 元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第44-45页
        2.4.3 元器件的响应恢复时间第45页
        2.4.4 元器件的灵敏度与气体浓度第45-47页
        2.4.5 元器件的重复性第47页
        2.4.6 元器件的选择性第47页
        2.4.7 元器件的稳定性第47-48页
    2.5 反应机理分析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SnO_2-Co_3O_4中空纳米立方体气敏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第51-65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SnO_2-Co_3O_4中空立方体气敏元件的制备第52页
        3.2.1 气敏材料的制备第52页
        3.2.2 气敏元件的制作第52页
    3.3 元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分析第52-57页
        3.3.1 气敏材料的表征仪器第53页
        3.3.2 气敏材料的表征分析第53-56页
        3.3.3 气敏元件材料的合成过程第56-57页
    3.4 元器件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分析第57-61页
        3.4.1 气敏测试系统第57页
        3.4.2 元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第57-58页
        3.4.3 元器件的响应恢复时间第58页
        3.4.4 元器件的灵敏度与气体浓度的关系第58-60页
        3.4.5 元器件的重复性第60页
        3.4.6 元器件的选择性第60-61页
        3.4.7 元器件的稳定性第61页
    3.5 反应机理分析第61-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SnO_2-ZnO异质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制备与研究第65-75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SnO_2-ZnO异质纳米纤维气敏元件制备第65-66页
        4.2.1 SnO_2-ZnO异质纳米纤维制备第66页
        4.2.2 气敏元件的制作第66页
    4.3 元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分析第66-68页
        4.3.1 气敏材料的表征仪器第66页
        4.3.2 气敏材料的表征分析第66-68页
    4.4 元器件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分析第68-72页
        4.4.1 气敏测试系统第68页
        4.4.2 元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第68-69页
        4.4.3 元器件的灵敏度与气体浓度的关系第69-70页
        4.4.4 元器件的重复性第70页
        4.4.5 元器件的选择性第70-71页
        4.4.6 元器件的稳定性第71-72页
    4.5 反应机理分析第72-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球状Fe_2(MoO_4)_3微纳米片气敏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第75-84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球状Fe_2(MoO_4)_3微纳米片气敏元件制备第75-76页
        5.2.1 球状Fe_2(MoO_4)_3微纳米片和Fe_2(MoO_4)_3颗粒的制备第75-76页
        5.2.2 气敏元件的制作第76页
    5.3 元件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分析第76-79页
        5.3.1 气敏材料的表征仪器第76页
        5.3.2 气敏材料的表征分析第76-79页
    5.4 元器件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分析第79-82页
        5.4.1 气敏测试系统第79页
        5.4.2 元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第79-80页
        5.4.3 元器件灵敏度与气体浓度的关系第80页
        5.4.4 元器件的选择性第80-81页
        5.4.5 元器件的响应恢复时间和重复性第81页
        5.4.6 元器件的稳定性第81-82页
    5.5 反应机理分析第82-83页
    5.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0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纳米层状材料WS2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新型水/醇溶性共轭小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