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 | 第30-3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三、内容结构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35-36页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3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35-36页 |
第二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理论基础 | 第36-54页 |
第一节 法治政府建设理论 | 第36-41页 |
一、效能政府 | 第36-38页 |
二、责任政府 | 第38-39页 |
三、控权政府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 | 第41-46页 |
一、民主行政 | 第41-43页 |
二、结果导向 | 第43-44页 |
三、公众参与 | 第44-46页 |
第三节 财政绩效评价法制化理论 | 第46-53页 |
一、财政支出法治化 | 第47-49页 |
二、财政管理科学化 | 第49-51页 |
三、财政监督具体化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 | 第54-75页 |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阶段划分 | 第54-59页 |
一、改革开放前(1949 年—1977 年) | 第54-55页 |
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1978 年—1999 年) | 第55-56页 |
三、新世纪以来(2000 年至今)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 | 第59-65页 |
一、国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 | 第59-62页 |
二、广东财政转型及其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 第65-74页 |
一、经济发展程度 | 第65-68页 |
二、经济及财政体制改革 | 第68-69页 |
三、民主法治意识 | 第69-71页 |
四、国家大政方针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现状评析 | 第75-106页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法规与规章 | 第75-77页 |
一、《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 | 第75-76页 |
二、《青岛市预算绩效管理条例》 | 第76页 |
三、《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分析 | 第77-84页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法律分析 | 第77-79页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行政法规分析 | 第79-80页 |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部门规章分析 | 第80-84页 |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现状与特点 | 第84-92页 |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化现状 | 第84-90页 |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 | 第90-92页 |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第92-102页 |
一、地方立法滞后,整体立法位阶偏低 | 第93-94页 |
二、权力配置不科学 | 第94-95页 |
三、缺乏程序保障 | 第95-96页 |
四、立法操作性不强 | 第96-98页 |
五、结果应用制度的不完善 | 第98-102页 |
第五节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02-105页 |
一、顶层设计缺位 | 第102-103页 |
二、法治理念与绩效理念薄弱 | 第103页 |
三、理论体系不完善 | 第103-104页 |
四、官僚主义抵抗 | 第104-105页 |
五、评价主体缺乏专业性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体系要素 | 第106-128页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 | 第106-115页 |
一、评价主体 | 第106-109页 |
二、组织模式 | 第109-112页 |
三、评价流程 | 第112-113页 |
四、结果应用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技术体系 | 第115-121页 |
一、评价指标 | 第115-117页 |
二、指标权重 | 第117-118页 |
三、评分标准 | 第118-119页 |
四、评价周期 | 第119-121页 |
第三节 广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与指标体系 | 第121-127页 |
一、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 第121-124页 |
二、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4-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域外经验及借鉴 | 第128-147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第128-139页 |
一、美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第128-133页 |
二、英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第133-136页 |
三、澳大利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经验 | 第136-139页 |
第二节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及不足 | 第139-141页 |
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特点 | 第139-140页 |
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第140-141页 |
第三节 域外经验对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启示 | 第141-146页 |
一、我国已具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可行性条件 | 第141-142页 |
二、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抓好有关财政事务法制化 | 第142-143页 |
三、进一步培养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绩效意识、法制意识 | 第143页 |
四、构建以核心法律为基础、其它法律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 第143-144页 |
五、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内容的启示 | 第14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七章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思路与对策 | 第147-166页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宗旨和原则 | 第147-150页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宗旨 | 第147-148页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立法原则 | 第148-150页 |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定位、模式与进路 | 第150-154页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立法定位 | 第150-152页 |
二、立法模式的选择:统一立法 | 第152-153页 |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制体系 | 第153页 |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进路 | 第153-154页 |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化的内容框架 | 第154-165页 |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 第155-156页 |
二、财政支出基本权力的配置 | 第156-158页 |
三、评价主体的选择 | 第158-160页 |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程序完善 | 第160-161页 |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 第161-162页 |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申诉、救济机制 | 第162-163页 |
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 | 第163-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结论及讨论 | 第166-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0-182页 |
致谢 | 第182-184页 |
附件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