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知识创新理论 | 第16-20页 |
2.2 准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2.3 多维邻近性理论 | 第21-23页 |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3-26页 |
第3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3.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特征分析 | 第26-29页 |
3.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过程分析 | 第29-31页 |
3.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第4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5-47页 |
4.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的子模块因果关系图 | 第35-38页 |
4.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系统的子模块流量图 | 第38-43页 |
4.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3页 |
4.4 模型的基本有效性检验 | 第43-47页 |
第5章 模型仿真与分析 | 第47-55页 |
5.1 多维邻近性对联盟知识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47-50页 |
5.2 社会认可度对联盟知识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50-53页 |
5.3 政府资金支持和垄断管制政策对联盟知识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6章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55-57页 |
6.1 选择合适的联盟合作伙伴,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 第55页 |
6.2 制定合理的知识创新评价体系,提高社会认可度 | 第55-56页 |
6.3 完善知识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构建知识创新机制 | 第56-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