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养老模式 | 第21页 |
2.1.2 三种主要养老模式 | 第21-22页 |
2.1.3 三种养老模式之间的比较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代际伦理关系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太原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和养老模式现状 | 第27-36页 |
3.1 太原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特点 | 第27-30页 |
3.1.1 太原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 第27页 |
3.1.2 太原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第27-30页 |
3.2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1 代际互助的家庭关系受到挑战 | 第30页 |
3.2.2 社会养老保险与财政负担加重 | 第30-31页 |
3.2.3 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 第31页 |
3.2.4 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突出 | 第31-32页 |
3.3 太原市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3.3.1 家庭养老模式现状 | 第32页 |
3.3.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 第32-34页 |
3.3.3 机构养老模式现状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太原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50页 |
4.1 太原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6-48页 |
4.1.1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 第36-37页 |
4.1.2 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缓慢 | 第37-42页 |
4.1.3 机构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2-48页 |
4.2 太原市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4.2.1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48页 |
4.2.2 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 第48页 |
4.2.3 过于依靠某个单一的养老模式 | 第48-49页 |
4.2.4 城市养老模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9页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完善太原市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5.1 继续倡导家庭养老 | 第51-52页 |
5.1.1 对于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法律制裁 | 第51页 |
5.1.2 营造良好的养老氛围 | 第51-52页 |
5.2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第52-54页 |
5.2.1 筹集资金渠道多元化 | 第52-53页 |
5.2.2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 第53页 |
5.2.3 加大宣传力度 | 第53页 |
5.2.4 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 第53-54页 |
5.2.5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 第54页 |
5.3 完善机构养老模式 | 第54-56页 |
5.3.1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 第54页 |
5.3.2 推进养老机构运营规范化 | 第54-55页 |
5.3.3 壮大养老服务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 第55页 |
5.3.4 加强对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 | 第55-56页 |
5.3.5 健全相关法律 | 第56页 |
5.4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1.结论 | 第57页 |
2.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