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洪水作用下上游法尾矿坝溃决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尾矿坝溃坝原因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尾矿坝溃坝过程模型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坝体溃决方式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演进规律研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尾矿坝工程实例 | 第17-2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2.2 尾矿库自然地理环境 | 第18-20页 |
2.3 库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 第20-21页 |
2.3.1 库区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 第20页 |
2.3.2 岩土层性质 | 第20-21页 |
2.3.3 水文地质 | 第21页 |
2.3.4 尾矿库所在场地地震效应 | 第21页 |
2.4 尾矿的物理力学性能实验 | 第21-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尾矿坝静力与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27-47页 |
3.1 尾矿堆积体静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计算原理 | 第27-30页 |
3.1.1 极限平衡法 | 第27-28页 |
3.1.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28-30页 |
3.2 沈家村尾矿坝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3.2.1 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31-33页 |
3.2.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33-37页 |
3.3 尾矿堆积体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计算原理 | 第37-39页 |
3.3.1 等效线性模型 | 第37-38页 |
3.3.2 尾矿坝动力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38页 |
3.3.3 地震作用下沈家村尾矿坝动力计算 | 第38-39页 |
3.4 沈家村尾矿坝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尾矿坝瞬间溃坝分析 | 第47-61页 |
4.1 流体运动描述方法 | 第47页 |
4.2 流体运动控制方程 | 第47-48页 |
4.3 溃坝泥石流本构模型 | 第48-51页 |
4.4 VOF模型 | 第51-52页 |
4.5 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 | 第52-53页 |
4.6 有限体积法下的控制方程离散方法 | 第53-55页 |
4.7 尾矿坝瞬间溃坝数值模拟计算 | 第55-60页 |
4.7.1 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 | 第55-56页 |
4.7.2 二维瞬间溃坝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尾矿坝逐渐溃坝模拟分析 | 第61-81页 |
5.1 尾矿坝洪水漫顶溃口发展机理 | 第61-65页 |
5.1.1 溃口的侧向侵蚀 | 第61-62页 |
5.1.2 溃口的竖向侵蚀 | 第62页 |
5.1.3 溃口处边坡的崩塌分析 | 第62-65页 |
5.2 FLUENT用户自定义函数 | 第65-66页 |
5.3 FLUENT动网格技术 | 第66-68页 |
5.4 尾矿坝洪水漫顶溃口发展数值模型 | 第68-70页 |
5.5 尾矿坝逐渐溃坝过程模拟 | 第70-80页 |
5.5.1 尾矿坝三维逐渐溃决数值模拟 | 第70-72页 |
5.5.2 尾矿坝逐渐溃决数值模拟结果 | 第72-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81-85页 |
6.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6.2 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82页 |
6.3 展望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A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