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缩写表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1 登革热现状 | 第12页 |
1.2 酞嗪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2 新型酞嗪酮类抗登革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价 | 第18-37页 |
2.1 活性化合物的发现 | 第18页 |
2.2 新型登革热病毒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 第18-32页 |
2.3 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 | 第32-33页 |
2.4 分子对接结果 | 第33-36页 |
2.5 小结和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3 合成实验 | 第39-78页 |
4 新型登革热病毒抑制剂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78-8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4.2 实验流程及方法 | 第78-80页 |
4.3 药代动力学实验 | 第80-82页 |
5 分子对接实验 | 第82页 |
5.1 分子对接方法 | 第82页 |
6 登革热病毒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 第82-108页 |
6.1 前言 | 第82-83页 |
6.2 登革病毒的结构组成及病毒复制周期 | 第83-85页 |
6.2.1 登革病毒的结构组成 | 第83-84页 |
6.2.2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周期 | 第84-85页 |
6.3 抗登革热病毒药物现状 | 第85-87页 |
6.3.1 激素治疗 | 第85页 |
6.3.2 抗病毒治疗 | 第85页 |
6.3.3 对症支持治疗 | 第85-86页 |
6.3.4 中医中药治疗 | 第86页 |
6.3.5 登革疫苗 | 第86-87页 |
6.4 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87-101页 |
6.4.1 抑制剂主要的研发策略 | 第87-88页 |
6.4.2 登革的表型筛选以及动物模型 | 第88-89页 |
6.4.3 登革抑制剂的种类 | 第8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