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0页 |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第2章 城市新文化内涵解析 | 第22-32页 |
| 2.1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 | 第22-24页 |
| 2.1.1 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新文化的符号表征 | 第22-23页 |
| 2.1.2 城市人文环境是城市新文化的优化要求 | 第23页 |
| 2.1.3 城市新文化—环境范式——可持续的诗意栖居 | 第23-24页 |
| 2.2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 | 第24-27页 |
| 2.2.1 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发展源泉 | 第24-25页 |
| 2.2.2 城市现代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创新动力 | 第25-26页 |
| 2.2.3 城市新文化基因——返本开新 | 第26-27页 |
| 2.3 城市新文化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文化的统一 | 第27-32页 |
| 2.3.1 城市外在形象是城市新文化的意象感知 | 第28-29页 |
| 2.3.2 城市精神文化是城市新文化的根柢灵魂 | 第29-30页 |
| 2.3.3 城市新文化理念——秀外慧中 | 第30-32页 |
| 第3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的三个层面 | 第32-44页 |
| 3.1 表层可视的城市文化形态 | 第32-38页 |
| 3.1.1 城市空间的形态格局 | 第32-35页 |
| 3.1.2 城市空间的文化分区 | 第35-37页 |
| 3.1.3 城市空间的文化节点 | 第37-38页 |
| 3.2 中层可品的城市特有习俗 | 第38-40页 |
| 3.2.1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表现形式 | 第38-39页 |
| 3.2.2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环境因素 | 第39页 |
| 3.2.3 城市特有习俗的空间传承特征 | 第39-40页 |
| 3.3 深层可敬的城市集体性格 | 第40-44页 |
| 3.3.1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环境的高度概括 | 第40-41页 |
| 3.3.2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特性的融通凝练 | 第41-42页 |
| 3.3.3 作为城市空间文化个性的品牌标识 | 第42-44页 |
| 第4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功能的三个要素 | 第44-54页 |
| 4.1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44-47页 |
| 4.1.1 赋予经济发展以文化意义 | 第44-45页 |
| 4.1.2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45-46页 |
| 4.1.3 转变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 | 第46-47页 |
| 4.2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 第47-50页 |
| 4.2.1 促进城市管理理念的变革 | 第48页 |
| 4.2.2 加强了城市文化治理能力 | 第48-49页 |
| 4.2.3 提高城市更新的管理效能 | 第49-50页 |
| 4.3 城市新文化空间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精神心理素质 | 第50-54页 |
| 4.3.1 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 第51-52页 |
| 4.3.2 增强市民群体心理的引导 | 第52页 |
| 4.3.3 实现市民全面协调的发展 | 第52-54页 |
| 第5章 城市新文化空间的营造 | 第54-65页 |
| 5.1 更漂亮的城房 | 第54-57页 |
| 5.1.1 城建整体新文化意象的营造 | 第54-55页 |
| 5.1.2 城房风格新文化意象的营造 | 第55-56页 |
| 5.1.3 装饰设计新文化意象的营造 | 第56-57页 |
| 5.2 更人文的城市 | 第57-61页 |
| 5.2.1 城市公共新文化空间的营造 | 第57-59页 |
| 5.2.2 城市产业新文化空间的营造 | 第59-60页 |
| 5.2.3 城市人际新文化空间的营造 | 第60-61页 |
| 5.3 更和谐的城规 | 第61-65页 |
| 5.3.1 完善城市新文化政策 | 第61-62页 |
| 5.3.2 打造高素质的文化政府 | 第62-63页 |
| 5.3.3 扶持民营文化机构和城市自由文化艺人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