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多芳基取代噁唑水热法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9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荧光及有机荧光分子第13-15页
        1.2.1 荧光与荧光发射第13-14页
        1.2.2 有机荧光分子的核心骨架第14-15页
    1.3 小分子荧光探针第15-24页
        1.3.1 小分子荧光探针简介第15-17页
        1.3.2 有机荧光探针结构骨架第17-18页
        1.3.3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第18-22页
        1.3.4 生物荧光探针技术第22-24页
    1.4 有机小分子OLED第24-37页
        1.4.1 OLED的背景及发展趋势第24-26页
        1.4.2 OLED器件结构及发光原理第26-28页
        1.4.3 电子传输材料(ETM)第28-31页
        1.4.4 空穴传输材料(HTM)第31页
        1.4.5 主体材料第31-34页
        1.4.6 发光材料第34-37页
    1.5 功能性杂环中的多芳基取代噁唑及其合成方法第37-41页
    1.6 论文的立题思想第41-42页
    1.7 参考文献第42-49页
第二章 无金属串联反应水热法化学选择性合成多取代噁唑第49-76页
    2.1 引言第49-51页
    2.2 实验部分第51-61页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1-53页
        2.2.2 底物普适性拓展第53-56页
        2.2.3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56-59页
        2.2.4 产物的荧光性能第59-60页
        2.2.5 小结第60页
        2.2.6 实验部分第60-61页
    2.3 表征数据第61-72页
    2.4 参考文献第72-76页
第三章 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第76-100页
    第一节 基于2-吡啶噁唑结构的铑离子荧光探针性能研究第76-87页
        3.1 引言第76-77页
        3.2 研究设想第77页
        3.3 结果讨论第77-84页
            3.3.1 探针性能测试第77-80页
            3.3.2 普适性的考察第80-82页
            3.3.3 可能的检测机理第82-84页
        3.4 小结第84页
        3.5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二节 基于2-吡啶咪唑结构的荧光探针第87-100页
        3.6 引言第87-88页
        3.7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88页
        3.8 结果讨论第88-97页
            3.8.1 钴离子探针性能测试第88-92页
            3.8.2 汞离子探针性能测试第92-95页
            3.8.3 可能的检测机理第95-97页
        3.9 小结第97页
        3.10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第四章 电子传输材料第100-122页
    第一节 二苯基磷酰基修饰的2-吡啶噁唑衍生物的电子传输性能研究第100-113页
        4.1 引言第100-102页
        4.2 实验部分第102-104页
            4.2.1 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第102页
            4.2.3 合成操作及表征数据第102-104页
        4.3 结果讨论第104-111页
            4.3.1 热稳定性能测试第104-105页
            4.3.2 光物理性能及能级数据测试第105-107页
            4.3.3 理论计算第107-108页
            4.3.4 器件性能研究第108-111页
        4.4 小结第111页
        4.5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第二节 多吡啶修饰的2-吡啶噁唑衍生物的电子传输性能研究第113-122页
        4.6 引言第113-114页
        4.7 实验部分第114-116页
            4.7.1 合成路径第114页
            4.7.2 合成操作及表征数据第114-116页
        4.8 结果讨论第116-121页
            4.8.1 光物理性能测试第116-118页
            4.8.2 热稳定性能测试第118-119页
            4.8.3 理论计算第119-120页
            4.8.4 单层电子传输器件第120-121页
        4.9 小结第121-12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2-124页
    5.1 总结第122-123页
    5.2 展望第123-124页
第六章 实验部分第124-131页
    6.1 试剂和仪器第124-125页
        6.1.1 试剂第124页
        6.1.2 仪器第124页
        6.1.3 OLED器件的制备与测试第124-125页
    6.2 目标产物一览表第125-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或待发表论文第131-132页
附录一第132-133页
附录二第133-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双核锌络合物和手性金鸡纳碱衍生的伯胺催化的不对称分子内去对称化aldol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免疫分析方法和免疫层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