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有机多孔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 | 第12-31页 |
1.1 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的分类 | 第12-20页 |
1.1.1 共价有机框架 (COFs) 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1.2 超交联聚合物(HCPs)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1.3 自聚微孔聚合物(PIMs)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1.4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的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1.2 有机多孔材料的应用 | 第20-29页 |
1.2.1 储氢材料 | 第21-25页 |
1.2.2 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分离 | 第25-26页 |
1.2.3 催化材料 | 第26-28页 |
1.2.4 其他作用 | 第28-29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3.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9-30页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表征手段及主要试剂 | 第31-34页 |
2.1 表征方法 | 第31-32页 |
2.1.1 气体吸附 | 第31页 |
2.1.2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1.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1.4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1.5 荧光光谱测定 | 第31页 |
2.1.6 紫外光谱的测定 | 第31-32页 |
2.1.7 粉末X射线衍射(PXRD) | 第32页 |
2.1.8 扫描电镜(SEM) | 第32页 |
2.1.9 透射电镜(TEM) | 第32页 |
2.1.10 核磁 | 第32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含有噻吩基团的共轭微孔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的研究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3.1 SCMP-COOH@1-3 的合成 | 第35-37页 |
3.1.1 单体的合成 | 第35-36页 |
3.1.2 聚合物SCMP-COOH@1 的合成 | 第36-37页 |
3.1.3 聚合物SCMP-COOH@2 的合成 | 第37页 |
3.1.4 聚合物SCMP-COOH@3 的合成 | 第37页 |
3.2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37-38页 |
3.3 固体核磁的分析 | 第38-40页 |
3.4 热重分析 | 第40页 |
3.5 气体吸附分析 | 第40-44页 |
3.6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析 | 第44页 |
3.7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4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多结合位点共轭微孔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6-61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4.1 聚合物A_6CMP17 的合成 | 第47-50页 |
4.1.1 单体的合成 | 第47页 |
4.1.2 聚合物A_6CMP-1 的合成 | 第47-48页 |
4.1.3 聚合物A_6CMP-2 的合成 | 第48页 |
4.1.4 聚合物A_6CMP-3 的合成 | 第48页 |
4.1.5 聚合物A_6CMP-4 的合成 | 第48-49页 |
4.1.6 聚合物A_6CMP-5 的合成 | 第49页 |
4.1.7 聚合物A_6CMP-6 的合成 | 第49-50页 |
4.1.8 聚合物A_6CMP-7 的合成 | 第50页 |
4.2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50-51页 |
4.3 固体核磁的分析 | 第51-53页 |
4.4 热重分析 | 第53-54页 |
4.5 气体吸附分析 | 第54-58页 |
4.6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析 | 第58-59页 |
4.7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9-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