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1.1 问题的引出 | 第11页 |
1.1.2 桩基础概述 | 第11-12页 |
1.1.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概况 | 第12-13页 |
1.1.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概况 | 第13-14页 |
1.2 管桩承载力与沉降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植桩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植桩法简介 | 第17-20页 |
1.3.2 中掘植桩法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3.3 静钻根植桩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4 钢套管护壁潜孔锤凿岩嵌岩植桩法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4 复合桩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桩基受力机理分析 | 第25-43页 |
2.1 单桩受力机理 | 第25-28页 |
2.1.1 桩侧阻力的性状 | 第25-27页 |
2.1.2 桩端阻力的性状 | 第27-28页 |
2.2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理论 | 第28-36页 |
2.2.1 荷载传递法 | 第30-32页 |
2.2.2 弹性理论法 | 第32-33页 |
2.2.3 剪切位移法 | 第33-35页 |
2.2.4 有限元法 | 第35-36页 |
2.3 复合管桩受力机理 | 第36-41页 |
2.3.1 复合管桩压密挤扩作用分析 | 第36-39页 |
2.3.2 植桩法单桩承载力计算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广西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分析 | 第43-49页 |
3.1 广西区地质概况 | 第43页 |
3.2 广西区泥岩工程特性 | 第43-46页 |
3.2.1 泥岩分布 | 第43-44页 |
3.2.2 泥岩的工程性质 | 第44-45页 |
3.2.3 泥岩地基上桩基工程问题 | 第45-46页 |
3.3 广西区灰岩工程特性 | 第46-48页 |
3.3.1 灰岩分布 | 第46-47页 |
3.3.2 灰岩的工程性质 | 第47页 |
3.3.3 灰岩地基上桩基工程问题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复合管桩施工工艺及试验设计 | 第49-73页 |
4.1 复合管桩施工工艺 | 第49-55页 |
4.1.1 旋挖复合管桩施工工艺 | 第49-51页 |
4.1.2 潜孔锤高压旋喷复合管桩施工工艺研究 | 第51-55页 |
4.2 复合管桩试验设计 | 第55-72页 |
4.2.1 基于泥质岩地层的旋挖复合管桩试验设计 | 第55-64页 |
4.2.2 基于灰岩地层的潜孔锤高压旋喷复合管桩试验设计 | 第64-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现场静载试验及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104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73页 |
5.2 现场静载试验 | 第73-77页 |
5.2.1 试验装置 | 第73-74页 |
5.2.2 静载数据采集 | 第74-76页 |
5.2.3 极限承载力确定 | 第76-77页 |
5.3 基于泥质岩地层的三类基桩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94页 |
5.3.1 静压管桩静载试验分析 | 第77-84页 |
5.3.2 旋挖灌注桩静载试验分析 | 第84-86页 |
5.3.3 旋挖复合管桩理论和静载试验分析 | 第86-92页 |
5.3.4 三类桩静载试验对比分析 | 第92-94页 |
5.4 基于灰岩地层的潜孔锤高压旋喷复合管桩理论与静载数据分析 | 第94-101页 |
5.4.1 基于经验公式的潜孔锤高压旋喷复合管桩承载力计算 | 第94-95页 |
5.4.2 基于静载试验的潜孔锤高压旋喷复合管桩承载力测定 | 第95-101页 |
5.5 经济性分析 | 第101-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