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3页
2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概述第13-21页
    2.1 电子商务企业第13-17页
        2.1.1 电子商务企业的界定第13页
        2.1.2 电子商务企业的分类第13-16页
        2.1.3 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2.2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第17-21页
        2.2.1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的必要性第18-19页
        2.2.2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的内容第19页
        2.2.3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的现状第19-21页
3 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1-27页
    3.1 监管法律: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第21-22页
    3.2 监管主体:监管体系不合理和监管队伍不专业第22-23页
        3.2.1 多头监管效率低下第22页
        3.2.2 监管队伍建设不专业第22-23页
    3.3 监管对象:企业法制意识薄弱和无照经营现象普遍第23-24页
        3.3.1 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宽松,无照经营现象普遍第23页
        3.3.2 电子商务企业法制意识薄弱第23-24页
        3.3.3 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商职责不明确第24页
    3.4 监管行为:违法违规现象频现第24-27页
        3.4.1 好评刷单新的不正当行为出现第25页
        3.4.2 虚假广告宣传屡禁不止第25页
        3.4.3 商品质量问题突出,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第25-27页
4 国外电子商务企业监管模式及借鉴第27-34页
    4.1 美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模式第27-28页
    4.2 英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模式第28-30页
    4.3 韩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模式第30-31页
    4.4 日本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模式第31-32页
    4.5 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的启示第32-34页
        4.5.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第32页
        4.5.2 监管机构明确分工第32-33页
        4.5.3 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第33-34页
5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管的对策与建议第34-41页
    5.1 建立健全监管的法律法规第34-35页
        5.1.1 立法思路第34-35页
        5.1.2 立法内容第35页
    5.2 加强监管主体自身建设第35-37页
        5.2.1 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第35-36页
        5.2.2 提高网络执法能力第36-37页
    5.3 创新监管模式第37-39页
        5.3.1 构建网络交易信息监管平台第37页
        5.3.2 建立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第37-38页
        5.3.3 建立真实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第38页
        5.3.4 引导行业、企业“两自律”第38-39页
        5.3.5 健全社会化监管方式第39页
    5.4 完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第39-41页
        5.4.1 推进信用评价体系依法运行第39-40页
        5.4.2 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第40页
        5.4.3 加强社会信用宣传普及第40-41页
结束语第41-4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2-46页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46-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出借人出借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团贷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