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2.1.1 长江经济带 | 第12-13页 |
2.1.2 物流效率 | 第13-14页 |
2.2 基本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物流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基础设施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效率评价理论 | 第16-17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3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3 长江经济带物流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3.1 长江经济带物流规模现状 | 第20-24页 |
3.2 长江经济带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 第24-27页 |
3.3 长江经济带物流人才现状 | 第27-28页 |
3.4 长江经济带物流信息化现状 | 第28-30页 |
3.5 长江经济带物流政策环境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测度及分析 | 第32-42页 |
4.1 测度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4.2 评价要素构成 | 第33-34页 |
4.2.1 决策单元的选择 | 第33页 |
4.2.2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4页 |
4.2.3 各指标的统计性描述 | 第34页 |
4.3 测度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4.3.1 时间维度分析 | 第35页 |
4.3.2 空间维度分析 | 第35-36页 |
4.3.3 区域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4.3.4 省际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4.3.5 投入产出投影分析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2-47页 |
5.1 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5.2 计量模型及变量说明 | 第43-44页 |
5.2.1 计量模型 | 第43-44页 |
5.2.2 变量说明 | 第44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6.2.1 改革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物流纯技术效率 | 第47-48页 |
6.2.2 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物流规模效率 | 第48-49页 |
6.2.3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夯实现代物流发展基础 | 第49页 |
6.2.4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物流网络体系 | 第49-50页 |
6.2.5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 | 第50页 |
6.2.6 加强技术创新及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 第50-51页 |
6.2.7 发挥区位优势作用,优化物流产业布局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