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数字拼接图像特征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0-22页
    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简介第22-24页
    1.3 数字图像拼接检测发展现状第24-29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31-32页
    1.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二章 图像拼接检测相关基础知识第34-52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图像拼接过程及相关图像处理原理介绍第35-39页
    2.3 图像拼接检测底层统计特征提取域第39-43页
        2.3.1 色度域第39-40页
        2.3.2 BDCT域第40-42页
        2.3.3 离散小波域第42-43页
    2.4 Markov链第43-44页
    2.5 支持向量机第44-48页
        2.5.1 可分数据第45-46页
        2.5.2 非可分数据第46-48页
    2.6 图像拼接检测结果评估第48-50页
    2.7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高阶统计特征的图像拼接检测方法第52-72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三阶统计特征分析与提取第53-57页
        3.2.1 特征提取第53-55页
        3.2.2 PCA降维第55-57页
    3.3 游程矩阵统计特征分析与提取第57-59页
        3.3.1 图像预处理第57-58页
        3.3.2 特征提取第58-59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3.4.1 图像拼接检测评估库第59-62页
        3.4.2 性能分析第62-66页
        3.4.3 鲁棒性分析第66-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四章 基于非因果Markov模型的图像拼接检测第72-90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2-D非因果Markov模型第72-78页
        4.2.1 模型介绍与分析第73-75页
        4.2.2 模型参数求解第75-78页
    4.3 基于非因果Markov模型的图像拼接检测第78-82页
        4.3.1 特征分析与提取第79-81页
        4.3.2 分类与检测架构第81-82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2-88页
        4.4.1 性能分析与比较第83-84页
        4.4.2 鲁棒性分析第84-86页
        4.4.3 IEEE IFS-TC图像取证竞赛第86-87页
        4.4.4 真实伪造图像检测第87-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面向图像拼接检测的最优类色度通道设计方法研究第90-112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颜色模型概述第91-93页
    5.3 最优类色度通道设计方法第93-102页
        5.3.1 类色度通道定义第93-94页
        5.3.2 基于SVM的最优类色度通道设计方法第94-97页
        5.3.3 基于GDA的最优类色度通道设计方法第97-102页
    5.4 最优类色度通道上的图像拼接检测第102-104页
        5.4.1 面向拼接检测的最优类色度通道检测架构第102页
        5.4.2 特征提取方法介绍第102-104页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4-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面向图像拼接检测的高维特征优化选择第112-134页
    6.1 引言第112-113页
    6.2 分布式局部Margin学习(D-LML)特征选择第113-120页
        6.2.1 距离测度与Margin度量第113-115页
        6.2.2 目标函数第115-116页
        6.2.3 参数求解与特征选择第116-118页
        6.2.4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118-119页
        6.2.5 D-LML第119-120页
    6.3 图像拼接检测中的高维特征优化选择第120-123页
        6.3.1 图像拼接检测中的高维特征第120-121页
        6.3.2 面向高维特征的图像拼接检测架构第121-122页
        6.3.3 高维特征的最优类色度通道选取架构第122-123页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3-131页
        6.4.1 检测性能比较第124-127页
        6.4.2 参数选取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第127-129页
        6.4.3 基于D-LML的最优类色度通道设计方法性能比较第129-131页
    6.5 本章小结第131-13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4-138页
    7.1 全文总结第134-136页
    7.2 研究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4-1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疾病数据整合与挖掘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CIS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