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体验”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2.1.1 体验经济 | 第17-18页 |
2.1.2 体验式旅游 | 第18-20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3页 |
2.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2.2.2 旅游知觉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园林美学理论 | 第21-22页 |
2.2.4 大脚美学理论 | 第22-23页 |
3 王家寨民俗村景观资源调查评价 | 第23-3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区位交通与建制沿革 | 第23页 |
3.1.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3-24页 |
3.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2 王家寨民俗村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 第25-30页 |
3.2.1 景观资源的类型分析 | 第25-26页 |
3.2.2 景观资源的质量评价 | 第26-28页 |
3.2.3 景观资源总体分析 | 第28页 |
3.2.4 小结 | 第28-30页 |
4 基于体验的王家寨民俗村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 第30-47页 |
4.1 调查方法与调查项目 | 第30页 |
4.1.1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4.1.2 调查项目 | 第30页 |
4.2 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控制 | 第30-31页 |
4.2.1 抽取样本的方式 | 第30页 |
4.2.2 发放问卷的方式 | 第30-31页 |
4.2.3 问卷发放过程及回收情况 | 第31页 |
4.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页 |
4.3.1 游客背景和游玩相关信息 | 第31页 |
4.3.2 游玩前的期望与旅游体验程度 | 第31页 |
4.3.3 游玩后的总体满意度 | 第31页 |
4.4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1-37页 |
4.4.1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31-34页 |
4.4.2 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 | 第34-37页 |
4.5 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37-44页 |
4.5.1 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4.5.2 游客期望与满意度分析 | 第40-43页 |
4.5.3 游客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第43-44页 |
4.6 王家寨民俗村旅游景观存在问题 | 第44-47页 |
5 王家寨民俗村体验式景观营造研究 | 第47-60页 |
5.1 体验式景观营造的理念 | 第47页 |
5.2 体验式景观营造的原则 | 第47-48页 |
5.3 体验式景观营造的目标 | 第48-49页 |
5.4 体验式景观营造的基本途径 | 第49-50页 |
5.5 基于体验的王家寨民俗村景观营造 | 第50-59页 |
5.5.1 环境景观营造 | 第51-55页 |
5.5.2 人文景观营造 | 第55-57页 |
5.5.3 水景景观营造 | 第57-58页 |
5.5.4 植物景观营造 | 第58-59页 |
5.6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61页 |
6.3 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