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型薪酬体系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关于薪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局限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2 激励型薪酬的基本理论 | 第20-30页 |
·薪酬理论 | 第20-24页 |
·薪酬的涵义及分类 | 第20-22页 |
·薪酬的功能 | 第22页 |
·薪酬的形态体系 | 第22-24页 |
·激励理论 | 第24-28页 |
·激励的涵义及分类 | 第24页 |
·主要激励理论 | 第24-28页 |
·薪酬激励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我国高校现行教师薪酬激励体系的分析 | 第30-48页 |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工作分析 | 第30-33页 |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 第30-31页 |
·高校教师的工作分析 | 第31-33页 |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和薪酬管理现状 | 第33-35页 |
·我国高校教师的现行薪酬结构 | 第33-34页 |
·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管理现状 | 第34-35页 |
·问卷调查 | 第35-43页 |
·问卷的内容及发放与回收 | 第36页 |
·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我国高校教师现行薪酬激励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薪酬整体水平偏低、外部竞争性差 | 第43-45页 |
·薪酬结构严重失衡,内部公平性差 | 第45页 |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制,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 | 第45-46页 |
·福利制度缺乏弹性,所占比例较低 | 第46页 |
·薪酬制度缺乏长期激励效应 | 第46页 |
·青年教师的薪酬较低且压力较大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4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分析与启示 | 第48-54页 |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介绍 | 第48-52页 |
·美国 | 第48-49页 |
·德国 | 第49-50页 |
·日本 | 第50-51页 |
·印度 | 第51-52页 |
·国外高校教师薪酬体制分析与借鉴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型薪酬体系的设计构想 | 第54-71页 |
·激励型薪酬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54-55页 |
·指导思想 | 第54页 |
·遵循的原则 | 第54-55页 |
·影响激励型薪酬体系的权变因素 | 第55-57页 |
·外部因素 | 第55-56页 |
·内部因素 | 第56-57页 |
·个人因素 | 第57页 |
·激励型薪酬体系的模型及制度设计 | 第57-68页 |
·高校教师激励型薪酬体系的模型 | 第57-59页 |
·激励型薪酬体系的制度设计 | 第59-68页 |
·激励型薪酬体系的有效性判定 | 第68-69页 |
·高校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 第68页 |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68-69页 |
·激励型薪酬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69页 |
·国家宏观经济保障 | 第69页 |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障 | 第69页 |
·技术保障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高校教师薪酬调查问卷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