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0-12页 |
2 密码学与混沌理论 | 第12-23页 |
2.1 密码学 | 第12-13页 |
2.1.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1.2 密码体制分类 | 第13页 |
2.1.3 密码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13页 |
2.2 混沌理论 | 第13-18页 |
2.2.1 混沌的定义 | 第14页 |
2.2.2 混沌运动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3 混沌系统的判据与准则 | 第15页 |
2.2.4 典型混沌系统 | 第15-18页 |
2.3 混沌密码学 | 第18-19页 |
2.3.1 混沌密码学概述 | 第18页 |
2.3.2 混沌密码设计需求 | 第18-19页 |
2.4 数字图像加密 | 第19-21页 |
2.4.1 数字图像概念 | 第19页 |
2.4.2 数字图像加密特点 | 第19-20页 |
2.4.3 数字图像加密原理 | 第20页 |
2.4.4 数字图像加密评估 | 第20-21页 |
2.5 密码分析 | 第21-22页 |
2.5.1 密码攻击类型 | 第21页 |
2.5.2 常用的密码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基于混沌的S盒子安全图像加密算法”分析与改进 | 第23-38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算法概述 | 第24-26页 |
3.2.1 算法使用的混沌系统 | 第24页 |
3.2.2 随机数生成 | 第24页 |
3.2.3 构造S盒子 | 第24-25页 |
3.2.4 算法加密过程 | 第25-26页 |
3.2.5 算法解密过程 | 第26页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26-28页 |
3.3.1 算法存在的缺陷 | 第26-27页 |
3.3.2 选择明文攻击 | 第27-28页 |
3.4 算法改进 | 第28-37页 |
3.4.1 加密过程 | 第28-30页 |
3.4.2 解密过程 | 第30-31页 |
3.4.3 仿真实验 | 第31页 |
3.4.4 安全性分析 | 第31-36页 |
3.4.5 算法时间性能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混沌系统和动态DNA编码与运算的彩色图像加密算法 | 第38-55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理论知识 | 第39-43页 |
4.2.1 Intertwining Logistic映射 | 第39-41页 |
4.2.2 DNA编码 | 第41-42页 |
4.2.3 模拟退火算法 | 第42-43页 |
4.3 算法描述 | 第43-48页 |
4.3.1 图像加密算法概述 | 第43-44页 |
4.3.2 图像加密过程 | 第44-47页 |
4.3.3 图像解密过程 | 第47-48页 |
4.4 仿真实验 | 第48-49页 |
4.5 安全性分析 | 第49-54页 |
4.5.1 密钥空间 | 第49页 |
4.5.2 密钥敏感性 | 第49-50页 |
4.5.3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4.5.4 直方图分析 | 第51-52页 |
4.5.5 信息熵分析 | 第52-53页 |
4.5.6 抗差分攻击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4.5.7 已知明文和选择明文攻击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62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