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配电网三相状态估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经典配电网状态估计算法 | 第10-11页 |
| 1.2.2 基于不同状态变量的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11页 |
| 1.2.3 基于PMU技术的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11-12页 |
| 1.3 配电网三相状态估计方法的新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 1.3.1 基于量测量处理技术的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12页 |
| 1.3.2 基于MAS的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12-13页 |
| 1.4 配电网状态估计不正常事件的分析 | 第13-15页 |
| 1.4.1 配电网坏数据检测和辨识 | 第13-14页 |
| 1.4.2 配电网负荷突变的检测和辨识 | 第14页 |
| 1.4.3 配电网拓扑错误的检测和辨识 | 第14-15页 |
| 1.5 新息图法状态估计的发展与应用 | 第15-16页 |
| 1.6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三相配电网中新息图模型的建立 | 第17-26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三相配电网中的新息图法原理 | 第17-20页 |
| 2.2.1 新息向量 | 第17-18页 |
| 2.2.2 三相配电网新息图支路模型 | 第18-19页 |
| 2.2.3 三相配电网新息图网络模型 | 第19-20页 |
| 2.3 三相配电网中新息图解耦模型的建立 | 第20-24页 |
| 2.3.1 三相配电网的解耦简化 | 第20-22页 |
| 2.3.2 解耦三相配电网新息图支路模型以及网络模型 | 第22-24页 |
| 2.4 连支推算新息 | 第24页 |
| 2.5 新息差向量 | 第24-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新息图法识别三相配电网坏数据和负荷突变 | 第26-40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三相配电网坏数据辨识方法 | 第26-34页 |
| 3.2.1 配电网树支出现坏数据 | 第27-28页 |
| 3.2.2 配电网连支出现坏数据 | 第28-32页 |
| 3.2.3 新息图状态估计中坏数据的相关性 | 第32-34页 |
| 3.3 三相配电网负荷突变辨识方法 | 第34-37页 |
| 3.3.1 三相配电网节点分类 | 第34页 |
| 3.3.2 由负荷突变产生的突变路径 | 第34-35页 |
| 3.3.3 单一负荷突变的辨识方法 | 第35-37页 |
| 3.4 负荷突变辨识与连支坏数据辨识的区别 | 第37-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新息图法识别三相配电网拓扑错误 | 第40-50页 |
| 4.1 引言 | 第40页 |
| 4.2 拓扑变化和拓扑错误 | 第40-41页 |
| 4.3 开断型拓扑错误辨识方法 | 第41-43页 |
| 4.4 坏数据与拓扑错误的共同辨识 | 第43-45页 |
| 4.5 新息图法三相状态估计程序中的相关问题 | 第45-49页 |
| 4.5.1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 第45-46页 |
| 4.5.2 单一不正常事件辨识过程 | 第46-4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附录A 三相节点功率方程及Jacobi矩阵 | 第56-58页 |
| 附录B 三相支路功率方程及Jacobi矩阵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