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磨盘山水厂余铝分析及壳聚糖助凝除铝效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4页
        1.1.1 铝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第10-11页
        1.1.2 饮用水混凝处理及常用铝盐混凝剂第11-13页
        1.1.3 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第13-14页
    1.2 水中余铝的现状分析第14-17页
        1.2.1 水中余铝的性质和来源第14-17页
        1.2.2 水中余铝对环境的危害第17页
    1.3 水中余铝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国内余铝控制研究进展第18页
        1.3.2 国外余铝控制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27页
    2.1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1.1 磨盘山水厂余铝研究实验方法第20-23页
        2.1.2 壳聚糖除铝实验方法第23页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3-25页
        2.2.1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2 实验主要药剂第24页
        2.2.3 混凝实验配水方法第24-25页
    2.3 分析方法第25-27页
        2.3.1 铝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2 混凝剂的评价方法第25-27页
第3章 水厂中余铝的现状分析第27-40页
    3.1 原水水质分析第27-28页
    3.2 水处理流程中余铝的分布第28-31页
        3.2.1 水处理流程中颗粒铝、溶解铝的含量变化第29-30页
        3.2.2 水处理流程中有机铝、无机铝的浓度变化第30-31页
    3.3 余铝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1-36页
        3.3.1 原水UV_(254)、出水浊度对余铝的影响第31-33页
        3.3.2 PAC/COD_(Mn)值对余铝的影响第33-34页
        3.3.3 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沉后水余铝的影响第34-35页
        3.3.4 不同铝盐混凝剂对出水余铝的影响第35-36页
    3.4 水处理构筑物的除铝效果分析第36页
    3.5 余铝与余浊相关性研究第36-39页
        3.5.1 一期沉后水浊度与余铝关系分析第38页
        3.5.2 二期沉后水浊度与余铝关系分析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壳聚糖助凝除铝效能研究第40-62页
    4.1 混凝剂的最优投药量确定第40-44页
        4.1.1 处理自配水时混凝剂最优投加量的确定第40-42页
        4.1.2 处理磨盘山原水时混凝剂最优投加量的确定第42-44页
    4.2 壳聚糖作助凝剂对浊度、有机物去除效率第44-52页
        4.2.1 壳聚糖处理自配水的助凝效能研究第44-47页
        4.2.2 壳聚糖处理磨盘山原水的助凝效能研究第47-50页
        4.2.3 处理效果的比较第50-52页
    4.3 壳聚糖助凝对水中余铝浓度的控制第52-60页
        4.3.1 壳聚糖助凝对自配水中残留铝浓度的影响第53-56页
        4.3.2 壳聚糖助凝对磨盘山原水中残留铝浓度的影响第56-60页
        4.3.3 不同条件下最优处理效果的比较第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壳聚糖助凝作用机理分析第62-74页
    5.1 壳聚糖对混凝剂中铝水解形态的影响第62-65页
        5.1.1 壳聚糖对聚合氯化铝水解形态的影响第63-64页
        5.1.2 壳聚糖对硫酸铝水解形态的影响第64-65页
    5.2 不同浓度壳聚糖 ZETA 电位的比较第65-67页
        5.2.1 壳聚糖、聚合氯化铝联用时 ZETA 电位的比较第65-66页
        5.2.2 壳聚糖、硫酸铝联用时 ZETA 电位的比较第66-67页
    5.3 壳聚糖对沉后水粒度分布的影响第67-73页
        5.3.1 壳聚糖助凝自配水对沉后水粒度分布的影响第67-70页
        5.3.2 壳聚糖助凝原水对沉后水粒度分布的影响第70-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污染条件下地下水除砷试验研究
下一篇:凹凸棒土-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