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 | 第18-19页 |
2.1.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 | 第19页 |
2.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社会责任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现状及试编情况分析 | 第22-29页 |
3.1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现状 | 第22-24页 |
3.1.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22页 |
3.1.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主体 | 第22-23页 |
3.1.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内容 | 第23-24页 |
3.1.4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 第24页 |
3.2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情况 | 第24-29页 |
3.2.1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背景 | 第24-25页 |
3.2.2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现状 | 第25-27页 |
3.2.3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取得的成绩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4.1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 | 第29-30页 |
4.2 财政风险控制不到位 | 第30页 |
4.3 审计及公开制度不成熟 | 第30-31页 |
4.4 综合财务报告主体的界限模糊 | 第31-32页 |
4.5 综合财务报告资产与债务确认难 | 第32-35页 |
4.5.1 资产数据采集难度大 | 第32-34页 |
4.5.2 债务确认不全面 | 第34-35页 |
4.6 综合财务报告的合并与抵销工作量大 | 第35-36页 |
4.7 综合财务报告的财务指标设计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第5章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7-43页 |
5.1 法国经验 | 第37-38页 |
5.1.1 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 | 第37页 |
5.1.2 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 | 第37-38页 |
5.1.3 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38页 |
5.1.4 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现状 | 第38页 |
5.2 美国经验 | 第38-40页 |
5.2.1 美国联邦政府经验 | 第38-39页 |
5.2.2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经验 | 第39-40页 |
5.3 英国经验 | 第40-42页 |
5.3.1 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 | 第41页 |
5.3.2 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 | 第41页 |
5.3.3 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41页 |
5.3.4 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现状 | 第41-42页 |
5.4 国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3页 |
第6章 全面推进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建设的建议 | 第43-50页 |
6.1 逐步完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 | 第43-45页 |
6.1.1 双功能、双报告、双体系 | 第43-44页 |
6.1.2 充实政府具体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 | 第44页 |
6.1.3 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披露机制 | 第44-45页 |
6.2 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内容 | 第45-48页 |
6.2.1 准确界定报告主体范围 | 第45页 |
6.2.2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 第45-47页 |
6.2.3 科学设置财务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6.3 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和对外公开力度 | 第48页 |
6.4 重视政府的绩效考评 | 第48-49页 |
6.5 加强配套系统及人才资源的建设 | 第49-50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0-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