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第11-26页 |
1.2.1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第11-14页 |
1.2.2 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应用 | 第14-26页 |
1.3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及设计、响应机理 | 第26-34页 |
1.3.1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 | 第26-27页 |
1.3.2 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原理 | 第27-28页 |
1.3.3 荧光分子探针的响应机理 | 第28-34页 |
1.4 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 | 第34-37页 |
1.4.1 Fe~(3+)的荧光分子探针 | 第34-36页 |
1.4.2 Cd~(2+)的荧光分子探针 | 第36-37页 |
1.5 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第2章 含胆酸基团的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38-5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2.2 二芳烯化合物DT-1~3 的合成路线及结构表征 | 第40-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2.3.1 化合物DT-1~3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43-46页 |
2.3.2 化合物DT-1~3 的抗疲劳性及其热稳定性 | 第46-47页 |
2.3.3 化合物DT-1~3 的荧光性质 | 第47-49页 |
2.3.4 化合物DT-1 的电化学性质 | 第49-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含哌嗪吡啶-羟基喹啉基团的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51-68页 |
3.1 二芳烯化合物DT-4~6 的合成路线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3.2.3 物质的合成步骤 | 第53-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3.3.1 化合物DT-4~6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57-59页 |
3.3.2 化合物DT-4~6 的荧光分子开关 | 第59-60页 |
3.3.3 化合物DT-5 的酸碱效应 | 第60-61页 |
3.3.4 化合物DT-4~6 的离子响应性 | 第61-65页 |
3.3.5 化合物DT-6 的逻辑门 | 第65-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含羟基酰胺基团的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68-76页 |
4.1 二芳烯化合物DT-7 和DT-8 的合成路线 | 第68-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9-7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4.2.3 物质的合成步骤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5页 |
4.3.1 化合物DT-7 和DT-8 的光致变色性质 | 第71-72页 |
4.3.2 化合物DT-7 和DT-8 的荧光性质 | 第72-73页 |
4.3.3 化合物DT-7 和DT-8 的离子响应性 | 第73-74页 |
4.3.4 化合物DT-7 和Fe~(3+)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附录 二芳烯分子的酸碱循环图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