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6-2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33-3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3-3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6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及特征 | 第38-73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资助的内涵与功能 | 第38-52页 |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 第38-39页 |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 | 第39-42页 |
三、大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构成及政策变迁 | 第42-49页 |
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功能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关联性 | 第52-56页 |
一、目标的一致性 | 第53-54页 |
二、原则的一致性 | 第54-55页 |
三、矛盾和规律的一致性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及表现 | 第56-73页 |
一、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 第56-59页 |
二、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现 | 第59-73页 |
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要素 | 第73-94页 |
第一节 资助政策对大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的影响 | 第73-80页 |
一、资助政策目标的影响 | 第73-74页 |
二、资助政策设计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三、资助政策内容的影响 | 第75-78页 |
四、资助政策评估的影响 | 第78-80页 |
第二节 资助管理者对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 | 第80-83页 |
一、资助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影响 | 第80页 |
二、资助实践方法的影响 | 第80-83页 |
第三节 资助对象对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一、资助对象的内生动力 | 第83页 |
二、资助对象的心理背景 | 第83-84页 |
三、资助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 第84-85页 |
第四节 资助环境对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响 | 第85-94页 |
一、社会环境 | 第85-86页 |
二、学校环境 | 第86-91页 |
三、家庭环境 | 第91-92页 |
四、网络环境 | 第92-9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资源 | 第94-10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 | 第94-98页 |
一、以人为本 | 第94-96页 |
二、人的全面发展 | 第96-98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公平与全要素育人思想 | 第98-101页 |
一、教育公平改革理论 | 第98-99页 |
二、“三全育人”思想 | 第99-101页 |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的资助理论与借鉴 | 第101-106页 |
一、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101-102页 |
二、学生发展理论 | 第102-104页 |
三、资源依赖理论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分析 | 第106-153页 |
第一节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界定标准的调查分析 | 第108-111页 |
一、调查情况 | 第108-110页 |
二、研究分析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物质精神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 | 第111-115页 |
一、调查情况 | 第112-114页 |
二、研究分析 | 第114-115页 |
第三节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管理模式的研究 | 第115-120页 |
一、调查情况 | 第115-118页 |
二、研究分析 | 第118-120页 |
第四节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研 | 第120-153页 |
一、调查情况 | 第120-126页 |
二、研究分析 | 第126-132页 |
三、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的调研及对比分析 | 第132-146页 |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46-153页 |
第六章 增强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 第153-187页 |
第一节 资助制度的优化与管理 | 第153-163页 |
一、资助制度设计者的理念转变 | 第153-154页 |
二、重构国家资助结构 | 第154-163页 |
第二节 完善高校资助管理 | 第163-168页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 第163-164页 |
二、创新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模式 | 第164-168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资助教育过程的创新 | 第168-178页 |
一、大学生资助教育活动的理念与设计思路 | 第168-176页 |
二、打造大学生资助教育活动的品牌 | 第176-178页 |
第四节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育体系建设 | 第178-182页 |
一、正确树立“贫困观”,健全心理防御机制 | 第178页 |
二、以自育工程为载体提高大学生自育能力 | 第178-181页 |
三、通过志愿者活动培育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感恩意识 | 第181页 |
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助发展模式 | 第181-182页 |
第五节 大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182-187页 |
一、实现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 第182-183页 |
二、加强高校资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素质培训制度 | 第183-184页 |
三、构建高校资助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与约束长效机制 | 第184-187页 |
结语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5页 |
附录 | 第195-219页 |
致谢 | 第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