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2 云存储系统的传输性能提升方式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1 云存储系统内数据编码方式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2 云存储系统工作方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3 对等网络存储系统数据传输加速方案的应用实践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云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4-38页 |
2.1 云存储系统的定义 | 第24-26页 |
2.1.1 云存储系统提供存储服务的基本方式 | 第24-25页 |
2.1.2 云存储系统数据存储服务的优点 | 第25-26页 |
2.2 云存储系统的具体架构 | 第26-31页 |
2.2.1 云存储系统的逻辑架构 | 第26-28页 |
2.2.2 云存储系统的物理架构 | 第28-29页 |
2.2.3 云存储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工具 | 第29-31页 |
2.3 云存储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31-36页 |
2.3.1 系统存储资源的调度方式 | 第31-33页 |
2.3.2 数据存储可靠性保证方式 | 第33-34页 |
2.3.3 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 第34-36页 |
2.4 云存储系统的性能特点总结 | 第36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提升云存储系统数据传输性能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 第38-48页 |
3.1 云存储系统聚合工作方式 | 第38-40页 |
3.1.1 云存储系统聚合改进工作方式 | 第38-39页 |
3.1.2 聚合工作方式的数据传输性能 | 第39-40页 |
3.2 基于随机网络编码的云间数据动态调度 | 第40-44页 |
3.2.1 节点传输速率差异对系统整体传输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随机网络编码数据存储方式 | 第41-42页 |
3.2.3 云存储系统间的数据动态调度 | 第42-44页 |
3.3 对等网络存储系统 | 第44-46页 |
3.3.1 对等网络存储系统的基本架构 | 第44-45页 |
3.3.2 对等网络存储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云存储系统数据传输性能提升方法研究 | 第48-62页 |
4.1 云存储系统的混合存储架构设计 | 第48-53页 |
4.1.1 系统节点和数据存储方式的改进设计 | 第48-50页 |
4.1.2 云存储系统改进的混合存储架构 | 第50-52页 |
4.1.3 基于混合存储架构的系统数据传输方式 | 第52-53页 |
4.2 基于范德蒙矩阵编码的数据大规模扩张和动态调度工作方式 | 第53-61页 |
4.2.1 范德蒙矩阵和范德蒙编码的相关特性 | 第54-55页 |
4.2.2 复制型数据大规模扩张工作方式的缺点 | 第55-57页 |
4.2.3 基于范德蒙编码的数据大规模扩张和动态调度 | 第57-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第62-70页 |
5.1 实验环境的构建 | 第62-65页 |
5.1.1 云平台的搭建 | 第62-63页 |
5.1.2 测试数据文件的设计 | 第63-65页 |
5.2 改进的云存储系统混合存储架构的性能验证 | 第65-67页 |
5.2.1 实验过程 | 第65-66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5.3 基于范德蒙编码的系统工作方式的性能测试 | 第67-69页 |
5.3.1 实验过程 | 第67-68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所做工作的总结 | 第70页 |
6.2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