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动机 | 第9-11页 |
1.1.1 少子女化浪潮冲击 | 第9页 |
1.1.2 高龄社会来临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1 台湾地区国中小废并校趋势探讨 | 第11页 |
1.2.2 台湾地区国中小废并校后活化再利用现况数据汇整 | 第11-12页 |
1.2.3 老人住宅发展现况 | 第12页 |
1.2.4 废并校转型再利用为老人住宅之条件 | 第12页 |
1.3 研究范畴 | 第12-13页 |
1.3.1 不动产所有权属及目的事业主管机关 | 第12页 |
1.3.2 土地使用管制与使用分区 | 第12-13页 |
1.3.3 建筑物使用执照 | 第13页 |
1.4 研究流程 | 第13-14页 |
第2章 老人住宅法规与废校建筑物使用执照 | 第14-29页 |
2.1 老人住宅相关法规 | 第14-22页 |
2.1.1 建筑技术规则第十六章老人住宅 | 第14-15页 |
2.1.2 老人住宅基本设施及设备规划设计规范 | 第15-18页 |
2.1.3 无障碍建筑物及其设施设计规范 | 第18-20页 |
2.1.4 老人福利法及其施行细则 | 第20-22页 |
2.2 使用执照变更 | 第22-23页 |
2.2.1 建筑物使用类组及变更使用办法 | 第22-23页 |
2.2.2 建筑物室内装修管理办法 | 第23页 |
2.3 土地使用分区变更及特定目的事业变更 | 第23-29页 |
2.3.1 都市计划地区土地使用分区变更 | 第24-27页 |
2.3.2 非都市土地特定目的事业变更 | 第27-29页 |
第3章 国小废校空间组成与活化现况 | 第29-40页 |
3.1 国小废校土地及空间 | 第29-34页 |
3.1.1 国民小学校地选址条件及规模 | 第29-30页 |
3.1.2 国民小学空间组成 | 第30-31页 |
3.1.3 全台国民小学现况 | 第31-34页 |
3.2 废小活化运作机制及流程 | 第34-40页 |
3.2.1 废小活化现况 | 第35-38页 |
3.2.2 废小活化运作机制及作业流程 | 第38-40页 |
第4章 台湾屏东万隆国小作为老人住宅之实际操作 | 第40-90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40-51页 |
4.1.1 万隆国小所在新埤乡之人文历史地理 | 第43-47页 |
4.1.2 万隆国小校舍现况基本资料 | 第47-51页 |
4.2 万隆国小转型作为老人住宅之土地问题 | 第51-57页 |
4.2.1 万隆国小校舍产权变更 | 第52-54页 |
4.2.2 万隆国小校地使用分区变更 | 第54-55页 |
4.2.3 万隆国小校地使用地类别变更 | 第55-57页 |
4.3 万隆国小转型作为老人住宅之建物问题 | 第57-87页 |
4.3.1 使用执造变更 | 第57-60页 |
4.3.2 室内装修 | 第60-66页 |
4.3.3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 | 第66-78页 |
4.3.4 程序违建 | 第78-8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4.4.1 目的事业主管机关 | 第87-88页 |
4.4.2 土地使用分区及使用地类别 | 第88页 |
4.4.3 使用执照变更与程序违建补照作业 | 第88-9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0-93页 |
5.1 个案分析研究结论 | 第90-92页 |
5.1.1 国有财产属性变更 | 第90-91页 |
5.1.2 非都市土地管制 | 第91页 |
5.1.3 民间参与 | 第91-92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92-93页 |
5.2.1 老人住宅有关法令整合 | 第92页 |
5.2.2 民选首长及政务官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表目录 | 第95-96页 |
图目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A “「万隆国小」”地籍等相关资料 | 第100-110页 |
附录B “「万隆国小」”建造执照1409号图说 | 第110-122页 |
个人简历、在学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