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2强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再生粗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再生粗骨料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再生粗骨料制备及其强化 | 第24-38页 |
2.1 再生粗骨料的来源 | 第24页 |
2.2 再生粗骨料的制备 | 第24-26页 |
2.3 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 | 第26-31页 |
2.3.1 颗粒级配 | 第26-28页 |
2.3.2 表观密度 | 第28-29页 |
2.3.3 堆积密度 | 第29页 |
2.3.4 吸水率 | 第29-30页 |
2.3.5 压碎指标 | 第30-31页 |
2.4 再生粗骨料的强化 | 第31-36页 |
2.4.1 纳米SiO_2作用机理 | 第31-33页 |
2.4.2 浸泡方法 | 第33页 |
2.4.3 强化结果及分析 | 第33-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第38-56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38页 |
3.2 试验原材料 | 第38-39页 |
3.2.1 水泥 | 第38页 |
3.2.2 水和减水剂 | 第38-39页 |
3.2.3 细骨料 | 第39页 |
3.2.4 粗骨料 | 第39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39-49页 |
3.3.1 配合比设计 | 第39-41页 |
3.3.2 试件制作及养护 | 第41-43页 |
3.3.3 试验方法及现象 | 第43-44页 |
3.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9页 |
3.4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 第49-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 | 第56-80页 |
4.1 实现混凝土本构关系下降段的原理分析 | 第56-58页 |
4.2 实现本构关系下降段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 第58-62页 |
4.2.1 方法的选择 | 第58-60页 |
4.2.2 方法的设计 | 第60-62页 |
4.3 再生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 | 第62-78页 |
4.3.1 应变片的粘贴 | 第62-63页 |
4.3.2 试验装置的架设 | 第63-65页 |
4.3.3 加载方案 | 第65-66页 |
4.3.4 试验现象 | 第66-69页 |
4.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3页 |
4.3.6 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 | 第73-77页 |
4.3.7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公式拟合 | 第80-94页 |
5.1 曲线无量纲化 | 第80-81页 |
5.2 典型全曲线的几何特征分析 | 第81-82页 |
5.3 现有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 第82-83页 |
5.4 各种曲线方程的对比分析 | 第83-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8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