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本文参数回归分析中使用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概述 | 第8-10页 |
1.1.1 钢管结构 | 第8-9页 |
1.1.2 相贯节点 | 第9-10页 |
1.2 相贯节点刚度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及锥头节点 | 第12-14页 |
1.3.1 超大跨度预应力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网格结构 [29-30] | 第12-13页 |
1.3.2 锥头节点及其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有限元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2.1 有限元法 | 第15页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2.1 单元类型选择 | 第15-16页 |
2.2.2 单元划分 | 第16页 |
2.3 非线性问题 | 第16-21页 |
2.3.1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 第16-17页 |
2.3.2 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17页 |
2.3.3 塑性力学基本法则 | 第17-19页 |
2.3.4 加载、卸载准则 | 第19页 |
2.3.5 收敛准则 | 第19-20页 |
2.3.6 单元矩阵的建立 | 第20页 |
2.3.7 增量理论 | 第20-21页 |
2.4 几何非线性 | 第21页 |
2.5 K型空心弯管相贯节点分析中材料非线性的实现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K型空心弯管节点刚度参数分析与计算公式 | 第23-44页 |
3.1 节点刚度的参数分析 | 第23-25页 |
3.1.1 K型弯空心管节点刚度的影响参数 | 第23页 |
3.1.2 相贯节点变形机理 | 第23-24页 |
3.1.3 基本假定 | 第24页 |
3.1.4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24页 |
3.1.5 参数介绍 | 第24-25页 |
3.2 K型空心弯管节点刚度的参数化分析 | 第25-35页 |
3.2.1 τ_0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2 β_3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τ_3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θ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5 i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6 σ_xlf_y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 K型空心弯管节点刚度计算公式 | 第35-43页 |
3.3.1 受压腹管 | 第36-40页 |
3.3.2 受拉腹管 | 第40-42页 |
3.3.3 刚度计算公式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承载力参数分析 | 第44-57页 |
4.1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几何模型 | 第44页 |
4.2 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4.2.1 参数设置 | 第44页 |
4.2.2 单元性质 | 第44-45页 |
4.2.3 单元划分 | 第45页 |
4.2.4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45页 |
4.3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极限承载力参数化分析 | 第45-55页 |
4.3.1 τ_0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β_1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τ_1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8页 |
4.3.4 β_2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5 τ_2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9页 |
4.3.6 β_3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7 τ_3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50页 |
4.3.8 θ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9 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52页 |
4.3.10 σ_xlf_y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11 各影响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刚度参数分析 | 第57-82页 |
5.1 节点刚度的参数分析 | 第57-58页 |
5.1.1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刚度的影响参数 | 第57页 |
5.1.2 参数介绍 | 第57-58页 |
5.2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刚度的参数化分析 | 第58-73页 |
5.2.1 τ_0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2 β_1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3 τ_1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β_2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5 τ_2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6 β_3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7 τ_3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5.2.8 θ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9 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5.2.10 σ_xlf_y对节点刚度的影响 | 第70-73页 |
5.3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刚度计算公式 | 第73-81页 |
5.3.1 受压腹管 | 第74-78页 |
5.3.2 受拉腹管 | 第78-80页 |
5.3.3 刚度计算公式 | 第80页 |
5.3.4 刚度计算公式的回归检验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一:K型空心弯管相贯节点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88-123页 |
1 K型空心弯管节点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88-102页 |
1.1 研究腹管受力时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88-95页 |
1.2 研究弦管受轴力时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95-102页 |
2 K型空心弯管锥头节点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102-123页 |
2.1 研究腹管受力时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102-112页 |
2.2 研究弦管2受轴力时静力分析命令流 | 第112-123页 |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