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1.1.1 地震 | 第7页 |
1.1.2 RC框架结构震害分析 | 第7-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相关试验及数值模拟 | 第10-12页 |
1.2.2 填充墙RC框架结构计算模型 | 第12-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 第17-30页 |
2.1 底部剪力法 | 第18-24页 |
2.1.1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 第19-23页 |
2.1.2 层剪力 | 第23-24页 |
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简介 | 第24-26页 |
2.2.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概念 | 第24-26页 |
2.2.2 各阶模态效应组合方式 | 第26页 |
2.3 时程分析法简介 | 第26-30页 |
2.3.1 时程分析法基本方程及其解法 | 第27-28页 |
2.3.2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填充墙RC框架结构材料本构关系 | 第30-38页 |
3.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30-34页 |
3.2 钢筋本构关系 | 第34-35页 |
3.3 砌体本构关系 | 第35-38页 |
3.3.1 砌体受压本构关系 | 第35-37页 |
3.3.2 砌体受拉本构关系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RC框架结构 | 第38-46页 |
4.1 填充墙RC框架有限元建模 | 第38-40页 |
4.1.1 ABAQUS软件简介 | 第38页 |
4.1.2 填充墙模型 | 第38-39页 |
4.1.3 梁、柱构件单元的选取 | 第39-40页 |
4.1.4 填充墙与周边框架接触面的处理 | 第40页 |
4.2 基本信息 | 第40-42页 |
4.3 多种抗震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42-46页 |
4.3.1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对比 | 第42-43页 |
4.3.2 首层柱内力对比 | 第43-44页 |
4.3.3 楼层位移对比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6-93页 |
5.1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及“扭转效应”的影响 | 第46-52页 |
5.1.1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46-51页 |
5.1.2 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 弹性阶段,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内力,层间位移的影响 | 第52-83页 |
5.2.1 填充墙造成的“短柱破坏” | 第54-62页 |
5.2.2 填充墙造成的“薄弱层破坏” | 第62-78页 |
5.2.3 不同“窗洞”填充墙对框架柱内力的影响 | 第78-83页 |
5.3 弹塑性阶段,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层间位移的影响 | 第83-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6.1 结论 | 第93-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