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9-11页
        1.2.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9-10页
        1.2.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3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研究框架第11-13页
2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第13-18页
    2.1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第13-16页
        2.1.1 关于500强的研究第13-14页
        2.1.2 关于区域产业专业化的研究第14-15页
        2.1.3 关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应用第15-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18页
        2.2.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16-17页
        2.2.2 区域分工理论第17-18页
3 中国500强行业结构及区域差异演变第18-34页
    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3.1.1 区位熵模型第18页
        3.1.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第18页
        3.1.3 产业结构指数第18-19页
    3.2 中国500强行业结构演变第19-22页
        3.2.1 营业收入角度第19-20页
        3.2.2 企业数量角度第20-22页
    3.3 各行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演变第22-26页
    3.4 中国500强区域差异演变第26-29页
        3.4.1 中国500强地理集中度第26-27页
        3.4.2 企业数量角度第27-28页
        3.4.3 营业收入角度第28-29页
    3.5 各省市中国500强的行业结构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第29-32页
        3.5.1 行业结构多元化、简单化与单一化并存,呈阶梯状分布第30页
        3.5.2 制造业占主导,但各省市制造业所占份额差距大第30-31页
        3.5.3 服务业趋于向东部省市集中第31页
        3.5.4 产业结构效益的区域差异显著第31-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中国500强行业结构分析第34-43页
    4.1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概述第34-36页
    4.2 计量结果分析第36-41页
        4.2.1 中国500强偏离—份额结果分析第36-38页
        4.2.2 中国500强结构效益与竞争效益指数分析第38-39页
        4.2.3 中国500强各行业偏离—份额结果分析第39-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3-47页
    5.1 结论第43-44页
    5.2 讨论第44-45页
    5.3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45-46页
    5.4 不足之处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4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泡沫经济与美国IT泡沫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俄罗斯转型时期技术创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