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新《公司法》中的注册资本认缴制 | 第17-19页 |
2.1 注册资本认缴制确立的背景 | 第17-18页 |
2.2 新《公司法》中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内容及评析 | 第18-19页 |
2.3 小结 | 第19页 |
第3章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 | 第19-31页 |
3.1 债权人仍以注册资本衡量公司偿债能力 | 第19-20页 |
3.2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难度增加 | 第20-22页 |
3.3 难以向违反信义义务侵犯债权人利益的董事追责 | 第22-24页 |
3.4 公司信息公示法规不完善 | 第24-28页 |
3.4.1 公司信息公示法规对公示行为的监督规定不完善 | 第24-25页 |
3.4.2 法律规定应当公示的内容中未包括企业资产 | 第25-26页 |
3.4.3 公示内容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 第26-27页 |
3.4.4 各方责任不具体 | 第27-28页 |
3.5 实践中对债权人知情权保护不到位 | 第28-30页 |
3.6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域外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措施分析 | 第31-34页 |
4.1 有效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1-32页 |
4.2 完善的董事担责方式 | 第32-33页 |
4.3 严格的公司信息披露方式 | 第33页 |
4.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路径 | 第34-41页 |
5.1 转变市场主体对注册资本制度的法律认知 | 第34-35页 |
5.2 细化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规则 | 第35-36页 |
5.3 明确董事违背信义义务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规定 | 第36-37页 |
5.4 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 | 第37-38页 |
5.4.1 完善公示信息及其审查制度 | 第37页 |
5.4.2 完善信息公示过程中各方责任承担机制 | 第37-38页 |
5.5 加强各部门法的协调 | 第38-40页 |
5.6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1、结论 | 第41页 |
2、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