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地方立法中的利益博弈与衡平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地方立法中发生利益博弈的客观性与必然性第11-16页
    (一)地方立法与利益博弈的内涵解析第11-13页
        1.关于地方立法的界定第11-12页
        2.关于利益博弈的涵义第12-13页
    (二)利益博弈是公正立法的必然要求第13-16页
        1.利益博弈在法的制定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第13-14页
        2.利益博弈是制定良法的必要前提第14-15页
        3.利益博弈是主权在民的重要体现第15页
        4.利益博弈是民主立法的有效途径第15-16页
三、地方立法中的利益博弈主体分析第16-22页
    (一)地方立法机构第16-17页
    (二)地方行政部门第17-18页
    (三)利益群体第18-19页
    (四)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普通公众第19-21页
    (五)专家学者第21-22页
四、不同的利益因素对地方立法的影响第22-34页
    (一)立法权限限制导致的利益博弈现象第22-24页
    (二)权利冲突导致的利益博弈现象第24-28页
    (三)部门利益法制化现象第28-34页
        1.通过参与立法不适当地扩权第29-30页
        2.通过参与立法不适当地减责第30-31页
        3.通过参与立法不适当地获利第31-34页
五、建立有效的地方立法利益协调机制是势之所趋第34-37页
    (一)利益博弈对地方立法效益的负面影响第34-35页
    (二)当前我国立法利益协调方面的局限第35-37页
        1.利益诉求表达的隐形化和主体参与的不充分性第35页
        2.不同利益群体在利益表达和影响立法的能力上差距明显第35页
        3.立法机关进行利益协调的水平不高第35-37页
六、完善地方立法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建议第37-46页
    (一)明确地方立法利益协调与平衡的原则第37-38页
    (二)建立健全人大主导的立法选项与起草机制第38-40页
        1.建立人大主导下的科学化立法立项机制第38-39页
        2.建立人大主导下的多元化法规草案起草机制第39-40页
    (三)完善公民有序参与的法规审议机制第40-43页
    (四)创新整合各方利益的法规评估与表决机制第43页
    (五)探索部门之间的立法协调机制和追责机制第43-46页
七、结论第46-47页
八、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下一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相关法律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