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两个垩白突变体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5页
    1.1 垩白的定义及评价指标第13-14页
    1.2 垩白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第14-15页
        1.2.1 垩白与外观品质第14页
        1.2.2 垩白与加工品质第14页
        1.2.3 垩白与蒸煮食味品质第14-15页
        1.2.4 垩白与营养品质第15页
    1.3 稻米垩白形成的机理第15-17页
        1.3.1 细胞学基础第15-16页
        1.3.2 垩白形成与源库流关系第16页
        1.3.3 环境因素对垩白形成的影响第16-17页
    1.4 垩白形成的遗传研究第17-23页
        1.4.1 垩白相关QTL第17-18页
        1.4.2 垩白形成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8-23页
    1.5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第23-2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两个垩白突变体表型及理化性质分析第25-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27页
        2.2.1 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第25页
        2.2.2 胚乳横截面电镜扫描第25页
        2.2.3 种子灌浆过程中干物质和游离糖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2.4 稻米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2.3.1 突变体eb6和eb7表型及农艺性状分析第27-28页
        2.3.2 突变体种子胚乳淀粉颗粒结构异常第28-29页
        2.3.3 突变体eb7与野生型灌浆速率及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9-30页
        2.3.4 突变体与野生型理化性质差异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垩白突变体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第32-43页
    3.1 试验方法第32-37页
        3.1.1 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2-34页
        3.1.2 候选基因的预测以及测序第34-35页
        3.1.3 目的基因验证第35页
        3.1.4 组织表达和相关基因表达第35-36页
        3.1.5 原位杂交第36-37页
        3.1.6 核酸多态性分析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2.1 突变体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7-39页
        3.2.2 组织表达及原位杂交第39页
        3.2.3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9-41页
        3.2.4 核酸多态性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3-46页
    4.1 垩白突变体的鉴定第43页
    4.2 突变体理化性质的变化第43页
    4.3 目的基因克隆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43-44页
    4.4 OsAGPL2的核酸多态性分析第44-4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附录第54-58页
    附录一 常用试剂配方第54-55页
    附录二 定位及测序相关引物第55-57页
    附录三 水稻品种信息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烟草NsylCBL10和NsylCBL5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黄腐酸钾对干旱胁迫下烤烟生长的调控效应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