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基于PVAR和SPDM模型的我国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2页
 (四) 论文框架第12-14页
 (五)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15-21页
 (一) 理论基础第15-17页
  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15页
  2. 索洛的技术进步理论第15-16页
  3. 罗默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第16页
  4. 卢卡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第16页
  5. 知识生产函数理论第16-17页
 (二) 文献综述第17-21页
  1. 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第17-18页
  2. 研发投入与产出的空间效应第18-19页
  3. 简要评述第19-21页
三、我国研发投入与产出现状分析第21-28页
 (一) R&D投入和产出相关概念第21-23页
  1. 研发的含义第21页
  2. 研发的分类和特征第21-22页
  3. 研发投入第22页
  4. 研发产出第22-23页
 (二) 我国R&D经费投入现状分析第23-26页
  1. 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及强度第23-24页
  2. 我国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第24页
  3. 我国R&D经费投入的东中西部比较第24-25页
  4. 我国三部门R&D经费投入比较第25-26页
 (三) 我国R&D人员投入概况第26-27页
 (四) 我国专利产出概况第27页
 (五) 小结第27-28页
四、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第28-30页
 (一) 变量选取第28-29页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9-30页
五、我国R&D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0-42页
 (一) R&D投入和产出的PVAR分析第30-35页
  1. 模型构建第30页
  2. 实证检验第30-34页
  3. 小结第34-35页
 (二) R&D投入与产出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第35-42页
  1. 空间计量模型第35-37页
  2. 实证结果分析第37-41页
  3. 小结第41-42页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第42-45页
 (一) 研发经费投入方面第42-43页
 (二) 研发人员投入方面第43页
 (三) 省域间的研发溢出方面第43-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域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面板分析
下一篇:广西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