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自动调整论文

新型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目录第3-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概述第9页
    1.2 消弧装置的发展第9-13页
        1.2.1 国外消弧装置的发展第9-10页
        1.2.2 国内消弧线圈发展第10-12页
        1.2.3 传统消弧装置的不足第12-13页
    1.3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第13-16页
    1.4 研制新型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意义第16页
    1.5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及其自动控制第18-33页
    2.1 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简介第18-19页
    2.2 调容式消弧线圈阻抗变换原理第19-20页
    2.3 二次绕组电容组的容量选择第20-22页
    2.4 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第22-24页
    2.5 阻尼电阻的作用和选取第24页
    2.6 调容式消弧线圈的控制策略第24-25页
    2.7 电容电流的测量第25-29页
        2.7.1 系统对地电容的测量计算第26-29页
        2.7.2 系统电容电流的计算第29页
    2.8 本装置电容电流算法第29-31页
    2.9 调谐估算法第31-33页
第三章 ARM处理器简介第33-42页
    3.1 ARM-Advaneed RISC Maehines第33页
    3.2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及特点第33-34页
        3.2.1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第33-34页
        3.2.2 ARM微处理器的特点第34页
    3.3 ARM微处理器系列第34-38页
        3.3.1 ARM7微处理器系列第35页
        3.3.2 ARM9微处理器系列第35-36页
        3.3.3 ARM9E微处理器系列第36页
        3.3.4 ARM10E微处理器系列第36-37页
        3.3.5 SecurCore微处理器系列第37-38页
        3.3.6 StrongARM微处理器系列第38页
        3.3.7 Xscale处理器第38页
    3.4 ARM微处理器结构第38-40页
        3.4.1 RISC体系结构第38-39页
        3.4.2 ARM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结构第39页
        3.4.3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结构第39-40页
    3.5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选型第40-42页
        3.5.1 ARM微处理器内核的选择第40页
        3.5.2 系统的工作频率第40页
        3.5.3 芯片内存储器的容量第40页
        3.5.4 片内外围电路的选择第40-42页
第四章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过程的 Fuzzy控制第42-49页
    4.1 消弧线圈调谐过程中的 Fuzzy推理第42-43页
    4.2 补偿电网脱谐度 Fuzzy控制器的设计第43-47页
        4.2.1 语言变量的确定第43页
        4.2.2 基本论域到标准论域的转换第43-44页
        4.2.3 语言变量赋值表的建立第44-45页
        4.2.4 Fuzzy控制规律库的构建第45页
        4.2.5 Fuzzy关系得计算第45-46页
        4.2.6 输出信息的 Fuzzy判决第46-47页
    4.3 Fuzzy控制器的应用价值第47-49页
第五章 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软硬件设计第49-57页
    5.1 控制原理框图及说明第49页
    5.2 LPC2214简介第49-51页
    5.3 信号采集及处理第51-53页
        5.3.1 一次信号采集第51页
        5.3.2 二次信号调理第51-53页
        5.3.2 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系统第53页
    5.4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的软件设计第53-57页
第六章 仿真试验第57-63页
    仿真试验一第57-59页
    仿真试验二第59-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机理及仿真研究
下一篇:中外政务公开比较及国外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