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模具论文

模具加工信息实时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模具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9-13页
        1.1.1 模具行业的地位、作用第9-10页
        1.1.2 模具行业特点第10-11页
        1.1.3 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第11-13页
    1.2 模具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第13-14页
        1.2.1 模具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2.2 模具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第14页
    1.3 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生产信息的采集分析与三层企业集成模型第14-16页
        1.3.2 模具企业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系统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第17-19页
        1.4.1 eMan 简介第17-18页
        1.4.2 本文工作及内容第18-19页
2 模具企业生产数据采集技术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模具企业生产数据采集功能需求分析第19-20页
    2.3 数据采集方法第20-23页
        2.3.1 数据采集模式第20页
        2.3.2 条形码与工件自动识别技术第20-23页
    2.4 采集的内容第23-24页
    2.5 监控信息初始化第24页
    2.6 生产信息采集模块的设计第24-28页
        2.6.1 系统模块结构第24页
        2.6.2 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第24-26页
        2.6.3 监控程序流程图第26-27页
        2.6.4 监控异常第27-28页
        2.6.5 监控权限的设定第28页
    2.7 辅助功能第28-30页
        2.7.1 工作列表查看第28-29页
        2.7.2 监控记录的修改第29-30页
3 异常生产信息的预警第30-38页
    3.1 预警功能需求分析第30页
    3.2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第30-34页
        3.2.1 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历程第30-31页
        3.2.2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特点第31页
        3.2.3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第31-33页
        3.2.4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第33-34页
    3.3 预警框架设计第34-37页
        3.3.1 预警类型接口第34页
        3.3.2 预警类型管理第34-35页
        3.3.3 用户个性预警配置第35页
        3.3.4 内置预警参数第35页
        3.3.5 预警框架主程序第35页
        3.3.6 定时预警的实现第35-36页
        3.3.7 预警客户端显示第36-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4 模具企业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8-49页
    4.1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第38-39页
        4.1.1 现场信息的实时察看第38-39页
        4.1.2 生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第39页
    4.2 成本核算第39-43页
        4.2.1 成本核算简介第39-40页
        4.2.2 常用的成本核算的方法第40-41页
        4.2.3 计算原则第41-42页
        4.2.4 模具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第42-43页
    4.3 统计报表相关的技术第43-46页
        4.3.1 web 报表的方式第43-44页
        4.3.2 主流java 报表工具第44-45页
        4.3.3 统计图生成工具第45-46页
    4.4 模具企业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模块设计第46-49页
        4.4.1 重叠工时处理第46-47页
        4.4.2 统计图表的生成第47页
        4.4.3 统计报表实例第47-49页
5 系统实现第49-58页
    5.1 系统的体系结构第49-55页
        5.1.1 计算模式与系统开发平台选择第49-50页
        5.1.2 基于J2EE 的eMan 系统体系结构第50-51页
        5.1.3 MVC 框架的设计与实现第51-55页
    5.2 数据流图第55-58页
        5.2.1 数据库结构设计第55-5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6.1 总结第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方芍甘柔筋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一个安全电子投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